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许欣悦)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浪潮中,黄河街道九鼎社区与宿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积极响应社会服务与实践育人号召,围绕“一老一小”群体精心策划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双方以校社合作为纽带,将大学生实践锻炼与社区民生需求深度结合,通过启动仪式、技能培训、陪伴服务、走访调研等多元形式,构建起“代际共融、双向赋能”的服务体系,用青春力量传递温暖,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一、校社合作启新篇:实践基地落地与活动框架初构
(一)志愿服务基地签约,搭建校社合作平台
为推动高校资源与社区服务需求精准对接,6月19日,黄河街道九鼎社区与宿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板房二楼会议室举行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合作仪式。刘运刚、凤良辰、余佳老师等相关人员参会,双方围绕“大学生实践锻炼与社区老人关怀”展开座谈,现场达成“双百行动”“老年课堂”等服务共识。学院分团委当晚即创立志愿者群,100余名学生志愿者迅速入群,初步形成校社联动的服务框架,为后续活动提供了人员基础与合作平台。社区主任凤良辰表示:“大学生的加入能为社区服务注入新活力。”
图为双方举行合作仪式
(二)细化活动执行细节,明确服务实施路径
6月24日,余佳老师、凤良辰主任等就“一老一小”活动开展专项商谈。会议明确活动时间地点、老年群体挑选标准及学生志愿者动员内容,强调需具备耐心沟通、基础应急等品质。参会人员结合社区实际,梳理出“活动需兼顾趣味性与安全性”的原则,针对老年群体筛选、志愿者能力要求等细节深入研讨,为后续服务落地制定了清晰的执行方案,确保活动开展更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二、青晖伴行再启程:启动仪式与技能培训双驱动
(一)启动仪式部署任务,筑牢服务安全底线
6月26日,“青晖伴行”启动仪式举行,余佳老师及全体参与同学明确活动流程、服装要求、行程安排等细节,现场签订安全承诺书。仪式特别强调行程安全问题,要求每组提交一份关于老年群体需求的调研报告,每人撰写一篇服务感悟,以系统化任务部署确保服务有序推进。通过分组分工与安全细则宣讲,为活动开展奠定了责任与安全双重基础,确保志愿服务规范落地。
(二)志愿服务专项培训,强化专业服务能力
同日开展的培训中,余佳老师围绕志愿者言行举止、特殊情况应对技能展开讲解,现场演示并指导学习心肺复苏等基础急救知识。培训特别设置“如何与老人建立信任、打开话匣”的沟通技巧环节,通过情景模拟让志愿者掌握“从生活琐事切入话题”“耐心倾听不打断”等与老年群体交流的方法,全面提升服务专业性。志愿者通过实操演练与理论学习,为后续服务质量提供了能力保障,实现从“热情参与”到“专业服务”的转变。
图为余佳老师给同学们演示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
三、志愿行动聚合力:“百名大学生进社区”启动仪式全景
(一)多方联动共启新程,展示前期服务成果
6月27日,“百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启动仪式召开,徐健、凤良辰主任、余佳老师等出席。徐会长介绍组织概况,表达对青晖伴行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的热烈欢迎,肯定青年志愿者在社区服务中的创新潜力;余老师详细汇报近期组织发展及“手机防诈课堂”“代际茶话会”等重要活动成果。社区先进工作者与优秀学生代表现场交流,分享服务心得与需求反馈,凝聚多方力量为志愿服务活动注入动力,推动校社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图为“百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启动仪式
四、温情服务暖民心:富豪花园陪伴与活动总结双呼应
(一)代际互动传递温情,记录暖心服务瞬间
6月27日,志愿者在富豪花园与老人开展互动,与书法爱好者爷爷学习握笔姿势,陪独居奶奶聊天散步,细节中尽显关怀:老人家从抽屉里拿出珍藏的零食硬塞给志愿者,“孩子,吃颗糖甜甜嘴”;志愿者俯身倾听老人讲述过往经历,手挽手漫步花园的画面传递出浓厚的代际温情。这些真实场景被逐一记录,成为志愿服务中温暖人心的注脚,切实将“敬老爱老”的理念落到了实处,让老年群体感受到陪伴的温暖。
图为志愿者与爷爷讨论书法
(二)总结会议复盘成效,推动服务长效化发展
活动尾声,优秀联络员、各党支部书记、凤主任、余老师、部分老年人代表及全体青年志愿者共同召开总结会,祝贺活动圆满完成并梳理收获。现场回顾了服务老年群体的具体数据,志愿者代表分享“老人学会微信语音时的感动瞬间”,社区为表现突出的志愿者颁发证书,并宣布将活动纳入“银龄关爱计划”长期项目库。总结会为此次系列活动画上句号的同时,也为后续志愿服务的持续开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机制基础。
五、深度走访摸实情:通成山庄老人访谈实录
(一)聚焦老人多维需求,形成精准服务方案
志愿者在通成山庄与李昌荣、臧海强、徐翠侠等老人深入交流,围绕日常生活、娱乐活动、人生经历、信息化适应及防诈骗意识等方面展开深度访谈。退休工人李昌荣展示每日记录的“社区新闻手账”,反映对社交参与的渴望;退伍军人臧海强讲述抗战往事,希望传承红色精神;退休教师徐翠侠列出“智能设备使用困惑清单”,凸显科技适应需求。通过对话梳理出老年人在情感陪伴、科技学习、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核心需求,为后续服务内容的优化提供了真实依据,推动志愿服务更贴合老年群体实际需要。
图为志愿者们在通城山庄听老人讲过往故事
六、红色传承与文化交融:老兵故事与艺术学习双线并行
(一)传承红色精神财富,赋能青年责任担当
在富豪御景城,入党积极分子倾听84岁抗战老兵曹爷爷等老兵及老党员的故事,通过不同角度的影像记录,学习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与红色精神。曹爷爷展示军功章时感慨,这是他一生的信仰,志愿者将口述史整理成3万余字史料,制作《红色记忆手册》。老兵们的故事成为青年学子接受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激发了志愿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担当,实现了红色精神在代际间的传承与弘扬。
图为志愿者听老人讲抗战故事
(二)老年艺术反哺青春,促进代际文化互通
青年志愿者在活动中学习老年人的艺术文化,退休音乐教师周奶奶、吴爷爷等现场展示拉二胡、吹笛子、弹电子琴等技艺,志愿者从“持弓姿势纠正”到“完整合奏乐曲”逐步学习,形成“老有所教、青有所学”的双向赋能模式。志愿者还帮助老人制作“艺术教学短视频”,配文字图解便于传播,在传统艺术的传承中打破代际壁垒,丰富了社区文化内涵,促进了不同年龄群体间的文化交流。
图为本次活动志愿者合照
“一老一小”系列活动的模式与经验极具推广价值。它通过创新“情感陪伴+需求响应+文化传承”的立体助老模式,不仅显著提升老年群体满意度,为社区服务升级提供范例,还为高校学生搭建实践平台,推动实践育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助力青年成长;同时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推动社区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未来,宿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将持续探索实践,以更多优质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嘉诚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