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红色足迹忆峥嵘,怀赤子之心向未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子华中研学记

发布时间:2025-07-22 16: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有康   阅读 552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刘有康)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2025 年 7 月 6 日至 11 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行走学党史,守护中国红” 实践团队踏上了华中地区的红色研学之旅。实践团队先后前往湖南、湖北、河南三省,走进多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深入学习革命历史,感悟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7月6日,实践团队首站来到湖南长沙的橘子洲红色教育基地。橘子洲位于湘江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被誉为 “中国第一洲”。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秀丽,更有着深厚的革命文化底蕴。1925 年,毛泽东在此挥笔写下《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豪迈诗句为橘子洲积淀下了湖湘革命文化。队员们漫步洲头,参观了高达 32 米的毛泽东艺术雕塑,其展现出青年毛泽东风华正茂、胸怀天下的形象;站在问天台,队员们仿若能看到当年毛泽东在此思索国家命运的场景。通过这些,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和担当。

▲图为 实践团队在橘子洲红色教育基地合影

7月7日,团队前往湖南韶山的毛泽东故居。这座位于韶山冲韶河南岸上屋场的土木结构农舍,是毛泽东诞生和度过童年、少年时光的地方。1925年,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回到韶山,在此领导和开展农民运动,并成立了中共韶山支部。队员们参观了故居内的各个房间,看到了毛泽东少年时的卧室,简单的木床、书桌摆放其中,仿佛能看到少年毛泽东在此刻苦学习的模样;还有他的书房以及父母的房间等,那些质朴的陈设仿佛诉说着当年的生活场景。在故居旁的毛泽东纪念馆内,队员们还看到了诸多珍贵展品,如毛泽东穿过的、有着73个补丁的睡衣,彰显着他一生节俭的品质;还有他使用过的购货证和各种定额票证,这些展品生动展现了毛泽东一家朴素的生活状态。

▲图为实践团队抵达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

7月8日,实践团队抵达湖北武汉,参观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由武昌农讲所、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会址等多处革命旧址和场馆组成。在武昌农讲所,队员们了解到这里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倡议创办并主持的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这里保留了当年学员们上课的教室,摆放整齐的桌椅和黑板上留存的板书仿佛重现了当年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热烈场景。在毛泽东旧居,队员们看到了毛泽东当年完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地方,简陋的书桌承载着伟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深刻思考。中共五大会址内,陈列着许多与中共五大相关的珍贵文物和资料,如会议记录、代表们的签名簿等,队员们从中了解到在大革命失败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武汉毛泽东故居

在此期间,团队围绕抗战胜利 80年和大国重器等主题,对前来参观的路人以及当地的居民展开采访。面对 “您认为抗战胜利80年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您所知道的大国重器有哪些,它们对国家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等问题,他们积极回应,分享自己的见解。一位当地居民感慨道:“抗战胜利后,咱们国家从一穷二白走到现在的繁荣富强,变化太大了,像高铁、大飞机这些大国重器,不仅提升了国家实力,也让老百姓出行更便捷。” 队员们认真记录着每一个回答,通过交流感受到不同年龄、职业的人们对抗战历史的铭记以及对国家发展成就的自豪。

▲图为实践团队在武汉革命博物馆的采访图片

7 月 10 日,实践团队来到河南安阳的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红旗渠是 20 世纪 60 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 “人工天河”。队员们沿着红旗渠参观,看到了当年修建者们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痕迹,了解到他们为了改变家乡缺水的面貌,战天斗地、不畏艰险的奋斗历程。在红旗渠纪念馆内,还陈列着驴驮、马鞍、扁担、木桶等农用工具,以及铁锈斑驳的脸盆、古老的煤油灯等生活用品,每一件物品上都标记着修渠人的名字,见证着他们当年鲜活的经历。红旗渠精神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深深激励着每一位队员。

▲图为实践团队在红旗渠合影

7 月 11 日,团队来到河南洛阳的八路军驻洛办纪念馆。该馆是为纪念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而建立的专题性博物馆。八路军驻洛办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开展统战工作、掩护地下党组织活动、运送抗战物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队员们通过参观馆内的陈列展览,看到了当年办事处工作人员使用过的电台、密码本、文件等珍贵物品,了解到八路军驻洛办在特殊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和艰巨任务,以及工作人员为抗战胜利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图六 实践团队在八路军驻洛办纪念馆合影

此次历时六日的华中红色研学之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行走学党史,守护中国红” 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走访、采访调研等形式,深入学习了革命历史,真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撰稿:黄彦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有康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