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播撒科学思想种子、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战略,7月11日,华北电力大学‘童’心筑梦,‘阜’见未来”暑期实践队与河北省阜平县凹里村希望小学共同展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以红色资源为纽带,将革命历史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融合,推动红色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图1 实践队抵达凹里村
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了解了凹里村自抗战以来的红色故事,同时也参观了当地的红色遗址——顾家老宅。
抵顾宅,听往事——实践队员刚抵达凹里村门口,映入眼帘的便是华电布告栏以及往届实践团队绘制的彩绘墙画。继续深入,便到达了本次所要参观的遗址——顾家老宅。顾家老宅作为凹里村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在参观过程中,李老师对实践队员们徐徐道来“顾家五儿女投身革命”的英勇事迹。从这段故事中,实践队员们体悟到了顾家先辈们投身革命的热血抉择,以及艰难岁月中的坚定信念,先辈的故事宛如图画徐徐地展现在实践队员的脑海中,深深地震憾着、打动着他们。这也为实践队员们展开后续的红色教育课程提供了鲜活的教材。
图2 李老师介绍顾氏老宅
观顾宅,访遗迹——众人参观了老宅的整体布局。整个老宅分为三个展厅,展厅一以阜平县、凹里村、顾家三重视角,展现了阜平的红色基因和家国情怀;展厅二介绍了顾棣及其兄弟姐妹在抗战过程中的英勇表现;展厅三则是展现了顾棣作为红色摄影家在不同时期的有些摄影作品。“到了晋察冀,就像当年在江西到兴国一样,群众见了我们我们都笑逐颜开。”展厅中毛泽东的这句话,让队友们体会到了家的含义:家是支撑,是渡口,是归宿,是心灵最大的归属。也正是这些抗战家族的付出,才有了胜利,有了家国。在后续的支教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也决心将家国情怀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和发展路径。
图3 李老师向队员们讲述红色故事
离顾宅,计后续——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红色历史的寻根之旅,更是一场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精神动力的生动实践。实践队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红色引擎”。在后续的支教计划中,队员们已着手将顾家老宅的红色故事、顾棣等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融入课程设计。通过开发“红色故事”特色课程,将顾家老宅的抗战家书、顾棣摄影作品中的军民鱼水情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将红色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开设“红色教育+美育”的审美启蒙课程,通过让孩子们创作例如党旗等红色主题作品,在创作中练习色彩搭配、体悟革命情怀。
图4 队员们对于课程设计的讨论
“红色资源是最鲜活的教科书,也是乡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实践队表示,在后续的支教活动中将持续推动凹里村红色遗址与支教课堂、乡村文化礼堂、研学基地的有机融合,以红色文化凝聚乡村发展的精神共识,助力形成“红色引领、文化赋能、教育筑基”的乡村振兴新范式。
撰文|王鑫
图片|严丽清
审核|李昊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博玺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