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褚红维)7月20日,由西北师范大学“小红马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组成的“追寻红色足迹,赓续延安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陕西省延安市,他们走进梁家河村,开展此次实践活动的第一站。
梁家河,这片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伟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度过7年知青岁月的地方,也是延安精神在新时代传承与发展的生动缩影。走进梁家河,古朴的窑洞、蜿蜒的山路、充满岁月痕迹的知青旧居,瞬间将同学们带回到那段艰苦却又激情燃烧的岁月。
团队成员首先来到知青井,该井在1973年由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村民打凿,至今仍然是村里的饮用水源。在此之前,梁家河村饮水多取自河岸边的渗水坑,多雨季节常被淹没,既不方便也不卫生, 于是总书记带领村民打下了这口水井。
在梁家河村史馆,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感人的文字,详细地记录着梁家河的发展历程,展现了青年习近平带领村民打井、修淤地坝、建沼气池、办铁业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奋斗故事。同学们驻足凝视,认真聆听讲解,深刻体会到当年知青们在艰苦环境中磨砺意志、服务群众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
在知青旧居,这里的每个老物件,都在无声诉说当年的岁月。实践团成员目睹了简陋的土窑洞、斑驳的墙壁之后,联想到当年生活场景,深刻体会到这里曾是知青们挥洒青春和热血的地方,他们与村民们同吃同住,用汗水浇灌出了希望的田野。
当年,看到村民买煤油火柴等日用品,要到十多里外的镇子上来回跑,习近平总书记就在村上办起了代销店,看到妇女们白天在山里干活,晚上回来还要在煤油灯下缝缝补补,习近平总书记就办起了缝纫社,这一件件实事无不体现着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们还与当地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村民们用朴实的话语,讲述着梁家河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分享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点点滴滴。这些故事让同学们深受触动,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含义,感受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
此次梁家河之行,是一堂深刻的初心教育课,通过“行走的课堂”与“情景中的体悟”,让学生们切实触摸到历史脉搏,追寻信仰源头,进一步筑牢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的信念根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褚红维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