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学院青马班调研冷水坪村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21 20: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杜王仙煜   阅读 5.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通讯员‌‌‌‌‍‍‍ 魏渝晟 杜王仙煜 李宇青 张静静 李奇 曹贤慧)2025年7月13日至18日,湖北科技学院第八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以下简称“青马班”)乡村振兴组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厦铺镇冷水坪村,围绕“银发需求”与“产业动能”,开展老年人生活状况与产业发展调研。此次调研旨在通过详实数据为冷水坪村精准画像,为后续靶向施策奠定基础。

图为乡村振兴组与冷水坪村部分村民、村委干部合影。石胜丽供图。

在村委干部夏敬红、钱定军的带领下,乡村振兴组成员分为两队,深入村民家中开展走访调查。每到一户,组员们都与村民们促膝长谈,重点关注村民的基本生活状况,包括家庭收入来源、日常开支情况、子女教育就业等,同时也认真了解他们对村内产业发展的认知、参与度以及内心的期望。

图为乡村振兴组成员在村委干部带领下前往村民家走访。王庆怡供图。

走访结果显示医疗支出依旧是村民肩上最沉重的经济负担,村里高血压、脑卒中等慢性病患者的比例居高不下,不少老年人深受其扰。口腔健康问题也较为普遍,明显影响到他们的饮食质量和生活幸福感。

产业发展方面,高山古树茶、蜜蜂养殖和红薯粉加工是村里的三大支柱产业,寄托着村民们增收致富的希望。然而,目前这些产业都面临着共同的难题:销售渠道过于单一,主要依赖本地及周边的零散售卖,缺乏更广阔的市场;在与收购商的交易中,议价能力薄弱,导致村民增收潜力难以释放。

此外,在与村民的交流中,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他们对改善交通条件的迫切愿望。村里现有的道路狭窄且崎岖,不仅给农产品的外运带来极大不便,增加了运输成本和损耗,也给村民的日常出行带来诸多安全隐患,村民们都期盼能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提升出行的安全与效率。

乡村振兴组在冷水坪村村委,对湖北科技学院驻村第一书记汪洋与村书记夏敬红进行了专访。双方围绕冷水坪村产业发展的实际现状,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以及前期深入开展入户调查所获得的详实结果,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探讨。据介绍,冷水坪村立足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本村发展的道路。在产业发展上,村里尝试种植黄精,组建高山茶合作社,同时也稳步推进山泉水等优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力求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此同时,冷水坪村还充分依托当地红色革命资源,通过修缮革命遗址、建设红色历史陈列馆,以红色旅游带动乡村发展。

图为乡村振兴组专访湖北科技学院驻村第一书记汪洋。陈星宇供图。

汪洋书记坦言,尽管村里在发展上做出了诸多努力,但仍然受到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的严重制约。产业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村里的财政力量有限;同时,缺乏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专业人才,致使诸多可行项目难以落地。他热切期盼能有更多外界力量关注和支持冷水坪村,助力当地产业实现提质升级,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乡村振兴组始终锁定“把准产业脉搏、厘清人口家底”靶心。科学设计问卷,精准拟定访谈提纲,逐户倾听村民冷暖与期盼;问卷回收后逐条清洗、分类建模、深度剖析,让零散声音转化为清晰数据。随后,团队将量化结果与质性资料融于一炉,形成三大成果:可视化PPT一页一故事;短视频镜头直击现场,真实呈现村民的生活与产业的现状;总报告纵向深入剖析了冷水坪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横向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包含产业升级、人才培育、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板块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为地方决策递上了一份可落地、可操作的“施工图”。

图为乡村振兴组成员在整理调研数据,对问卷信息分类建模。罗昭显供图。

在此过程中,组员们不仅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了调研的过硬本领,更深刻体悟到基层工作的艰辛与重要分量,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理念。

从晨曦微露到星光点点,湖北科技学院青马班乡村振兴组在冷水坪村留下的每一个坚实脚印,都化为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行走的大思政课”。青石板路上留下的汗珠、稻浪田间摆放的问卷、农家灶火旁进行的访谈,让晦涩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感可触的乡土温度。

此次实践经历让青年学子们真切读懂了“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深层含义。未来,无论他们身处何地,都将以在冷水坪村的这段珍贵记忆为灯塔,指引着自己将青春的答卷续写在更广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杜王仙煜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6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