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在河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引导青年学生厚植乡村文化自信,承德医学院“冀韵乡兴 匠筑新程”社会实践服务队怀揣着探寻非遗根脉、感悟文化强国的热忱,于2025年7月15日在“中国剪纸第一村”河北蔚县南张庄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以脚步丈量乡土,用心灵触摸剪纸艺术承载的千年文脉,在刻刀与宣纸的交响中感悟“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的文化自信之源。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兆明大师的工作坊成为队员们的“第一课堂”。非遗传承人手握刻刀,在红宣纸上翩然游走,他语重心长道:“剪纸不是手艺,是心艺。每一刀下去,都是咱蔚县人几百年的精气神。”同学们屏息凝神,从起稿、熏样到刻制、点染,
亲身体验“三分刻七分染”的独门绝技。当薄如蝉翼的宣纸在指尖绽放出栩栩如生的戏曲脸谱时,队员感慨:“方寸之间见天地,我读懂了‘工匠精神’的重量,领悟到了刀锋流转间的文化密码。”
队员们深入农户调研,触摸剪纸艺术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脉搏。在剪纸产业带头人的合作社里,一组数据令人振奋:村中剪纸从业者超500人,年产值突千万元,产品远销60余国。“我们注册了‘蔚县剪纸’地理标志,开发冬奥主题文创,老手艺成了致富金钥匙!”剪纸让南张庄村不仅“富了口袋”,更“美了家园”、“强了精神”,生动诠释了“文化兴则乡村兴”的深刻内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蔚县样本。
实践尾声,一场“剪纸艺术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主题研讨在村民服务中心展开。队长刘程磊以蔚县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为例分析:“当一张剪纸成为国际交往的文化名片,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技艺,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感纽带。”队员们深刻体认到,青年投身文化传承,厚植文化自信,正是响应“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时代召唤。
本次社会实践,当实践团成员看到展示出的一幅幅鲜红的剪纸作品,那抹鲜亮的中国红,既凝结着乡土中国的文化基因,更闪耀着新时代青年赓续文脉、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此次社会实践终将成为青春血脉里永不褪色的文化烙印,引领青年学生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奋力在文化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刻下属于这一代人的精神图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程磊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