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迅 (通讯员 李琴、徐伟) 7 月19日,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医心相伴,情暖老少” 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积极响应“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学子公益行项目要求,以健康服务传递温情,以红色研学淬炼初心,在与老党员、老战士的深度交流中,汲取跨越时代的信仰力量。从入户慰问到公益拍照,从革命圣地研学再到聆听老党员初心岁月,传承四代老兵家风,一天的实践活动串联起 “医者仁心” 与 “红色基因” 的共鸣,让青春在服务与传承中绽放别样光彩。
图为团队成员与社区工作成员合照。 颜美玲 摄
一、温情慰问传关爱,健康科普入家户
7 月 19 日清晨,实践团队成员在社区工作人员黄老师带领下,分成慰问小组入户走访。队员们携带食用油、大米和健康包,与居民促膝长谈,细致询问生活与健康状况。针对老年人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用通俗语言讲解预防知识:从饮食搭配到运动建议,从用药提醒到血压监测,将专业内容转化为 “听得懂、用得上” 的生活指南。经过上午的走访,团队成员共计慰问15家社区居民。
图为团队成员为社区贫困户送温暖。 景怡瑄 摄
二、定格瞬间递温情,影像留存暖人心
实践队员同步开展的 “情暖老小拍照点” 前,队员们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拍照与装裱服务。他们搀扶老人调整坐姿,引导孩童展露笑颜,帮老党员整理党徽,用耐心捕捉每一个温馨画面。两小时里,全家福、单人照、集体照接连定格,装裱好的相框递到居民手中时,“谢谢你们” 的话语此起彼伏,让温暖随影像一同留存。
图为团队成员为社区居民拍的照片。 徐伟摄
三、重走足迹淬初心,精神传承励前行
下午,团队走进遵义会议会址,在讲解员引领下重温历史。古朴小楼里,煤油灯、旧桌椅与泛黄记录还原了90年前的伟大转折,“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 的精神内涵让队员们感触颇深。“红军卫生员” 展区的旧药箱与简陋器械,诉说着革命年代的医者担当。队员们表示:“先辈在缺医少药中救死扶伤,如今我们更要学好专业知识,践行医者初心。” 红色研学让 “红色基因” 与 “医者仁心” 深度交融,为前行注入精神动力。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遵义会址。 王泽宇 摄
四、老兵家风映初心,军民情谊共传承
实践团队专程走访了社区的老党员阮明星阿姨和四代从军的郭云山叔叔,在与两位的促膝长谈中,深刻领悟到党员先锋的模范力量与军人保家卫国的赤诚决心。阮阿姨说:“入党是我毕生的追求”,她时刻谨记党员的 “先锋”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 “党员就要带头干” 的信念,阮阿姨最后说到“党叫干啥就干啥,这就是我的本分,多做点也没啥”。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社区老党员。景怡瑄 摄
郭云山叔叔家中,四代军人的照片合影熠熠生辉,郭叔叔说,从军的缘分始于他的爷爷,从小在军人生活氛围的感染下,郭叔叔毕业后义不容辞投身军队,用行动诠释 “军人就是守国门” 的担当。他们的讲述如重锤敲在队员们心上,这种跨越时代的初心,让大家明白:无论是白衣执甲的医者,还是冲锋在前的党员、保家卫国的军人,守护的都是同一个 “人民安康、家国安宁” 的梦想。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社区老军人。景怡瑄 摄
从社区服务的点滴温情,到红色圣地的精神洗礼,再到老党员信仰力量、老兵家风的深刻启迪,实践团队在一天里完成了一次对 “责任” 与 “初心” 的深度体悟。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收获,让医学知识与红色精神在基层生根发芽,以青春之力续写 “守护生命、传承信仰” 的时代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伟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