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学院“骄杨·青述者”暑期社会实践团张婷榆个人特写

发布时间:2025-07-21 17: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婷榆、黎梓梁   阅读 7.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锚定信仰,打磨精神传承之“工”

——湖南信息学院“骄杨·青述者”暑期社会实践团张婷榆个人特写

“如果讲解也有精度,那一定是0.01毫米。”7月12日,湖南信息学院“骄杨·青述者”成员张婷榆在杨开慧纪念馆完成最后一场志愿讲解后,用这句话为自己的暑期实践画上句号。7天里,把革命故事“翻译”成北斗坐标,用信息人的工匠心把烈士精神刻进了千余名听众的心里。  

张婷榆领到讲解词后却没有照本宣科她把杨开慧烈士的誓言,与北斗卫星“自主可控、永不失锁”的技术理念做类比,制作了“信仰坐标系”手绘图: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精神强度,杨开慧的一生被精准标注为“忠诚100%”“要让观众一眼看见,革命者的轨道从不漂移。”“语速快了3秒,重来。”在纪念馆二楼的志愿者备课室,常常夜里10点还亮着灯。张婷榆把讲解词拆成48个节点,用手机录音逐字校准

信仰从不悬浮于历史的高空,它就藏在每一毫米的细节、每一次心跳的同频里。张婷榆用7天把烈士精神“翻译”成可触可感的坐标,也在自己身上完成一次青春与信仰的精准对接。当00后的指尖接过百年炬火,红色基因便不再是展柜里的静默,而是呼啸向未来的北斗信号——指引更多青年把个人轨道并入民族复兴的浩瀚星图,在每一次0.01毫米的打磨中,让信仰的光抵达更远的明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黎梓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