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一堂生动的革命教育课

发布时间:2025-07-21 14:5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马筱彤 潘欣怡   阅读 5.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一堂生动的革命教育课

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马筱彤 潘欣怡)7月18日下午三点,湖北庙岗村希望家园的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正在开展。作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椽承社会实践队的一员,我有幸观摩了这场以革命英雄胡敌为主题的特别课堂。在这个炎热的夏日午后,孩子们用他们的纯真与热情,与革命先烈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革命英雄吗?”讲师的开场白立即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是为国家牺牲的人”“是保护老百姓的英雄”“是勇敢的战士”。讲师微笑着肯定了每个回答,随后引入主题:“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来自湖北宜昌的革命英雄——胡敌同志。”

随着讲师的讲述,胡敌烈士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逐渐清晰。1898年出生的胡敌,放弃优越生活投身革命,成为宜昌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最终在1928年为革命献出了年仅30岁的生命。当讲到胡敌面对敌人严刑拷打仍坚贞不屈时,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个戴眼镜的男生突然举手问道:“老师,他为什么不选择逃跑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全班的思考。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讲师赞许地点头,“大家觉得为什么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一个扎马尾辫的女生怯生生地说:“因为他要保护其他同志。”另一个男生大声补充:“因为他有信仰”讲师适时引导:“是的,革命先烈们之所以能够舍生忘死,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课堂进入互动环节,讲师拿出准备好的革命勋章图片,向孩子们介绍其象征意义。"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枚属于你们自己的'革命勋章'。"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彩笔在纸上飞舞。有的画上了闪闪的红星,有的勾勒出雄伟的长城,还有的写上了"不忘初心"的字样。在分享环节,一个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展示了他设计的勋章:"我画了一颗心,里面有一面党旗,因为英雄们都是用心来爱党和人民的。"这番稚嫩却真挚的话语,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如果生活在胡敌那个年代,你们会怎么做?"讲师抛出的这个问题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却充满童真:"我要帮革命军送信""我要照顾受伤的战士""我要教农民识字"。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认真地说:"我要像胡敌叔叔一样勇敢!"这些回答虽然天真,却展现了红色种子正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课堂接近尾声时,讲师组织孩子们进行情景模拟。"现在我们是1927年的农民协会,要商量如何应对地主的压迫。"孩子们很快进入角色,有的扮演贫苦农民,有的扮演学生代表,还有的扮演胡敌这样的革命者。通过角色扮演,孩子们切身体会到了当年革命工作的艰辛与危险,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教室,为这场特殊的教育活动画上了温暖的句号。看着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绘制的革命勋章贴在教室的展示墙上,我深刻感受到红色教育的意义所在。这不仅仅是一堂历史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价值观的塑造。

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这次观摩让我获益良多。我认识到,红色教育要避免说教,而应该通过互动、体验、创作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参与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胡敌等革命先烈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孩子们的血脉。

离开教室时,一个孩子追出来问:"老师,我们下次还能听这样的故事吗?"这个简单的问题,正是对这场教育活动最好的肯定。在这个7月18日的下午,红色的种子已经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相信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终将长成参天大树。作为师范生,我更加坚定了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与信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鸣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