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坑焕新貌,行动展风采——广州商学院紫荆志愿服务队前往肇庆市广宁县赤坑镇开展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

发布时间:2025-07-20 23: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勃 陈泳钧 黄颖 蔡安儿 钟雨婷   阅读 2.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黄勃 陈泳钧 黄颖 蔡安儿 钟雨婷)为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广州商学院紫荆志愿服务队近日赴肇庆市广宁县赤坑镇开展助农调研实践活动。服务队聚焦助农砂仁产业、调研绿色自然资源、挖掘红色基地价值几大核心任务,以实践行动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助农砂仁产业:以数字手段破解产销难题

服务队把砂仁产业列为助农工作的重点突破方向,走进广宁县祥景种植专业合作社砂仁基地开展全流程调研。服务队旨在通过调研种植基地、采访种植基地负责人、参观砂仁的加工生产链,探索出对赤坑砂仁产业IP的创新与制作,梳理出“品牌知晓度弱、线上销售渠道不畅”等主要问题。在结合实际考察情况,服务队筹划线上助农直播活动,通过“砂仁知识讲解+采购咨询解答”的形式——介绍其药用功效与食用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优质农产品外销难”等问题,为砂仁销售路径提供了新方向。


图为紫荆志愿服务队队员直播介绍砂仁衍生产品

调研绿色自然:以资源梳理规划文旅路径

立足赤坑镇生态资源禀赋,服务队对其多个村落的绿色资源开展系统性调研。队员们通过实地勘察记录景观特征、走访周边村民等方式,形成涵盖“景观特色、文化内涵、开发潜力”的资源台账。基于调研数据,服务队撰写了相关绿色资源的调研报告,在报告中提出“生态景观+民俗体验”融合文旅发展路径。该举措为绿色资源转化为文旅IP奠定了基础。

图为肇庆市广宁县赤坑镇石山羊瀑布

挖掘红色基地:以文化活化赋能精神传承

为传承红色基因,服务队着重针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云山里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这两大红色基地展开深度调研。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队员们借助阅读现场文献史料、拍摄文物影像、聆听讲解员讲述历史等方式,系统梳理革命事件的脉络及其历史意义。在云山里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服务队通过在现场拍摄讲解烈士事迹视频的方式,加深了对革命精神的理解。结合调研成果,服务队撰写了相关红色调研报告,提出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为红色基地构建“参观+体验+教育”的立体传播模式提供了可行途径,致力于学习弘扬贯彻学习成果,助力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精神传承与文旅发展的双重动力。

图为紫荆志愿服务队队员研读文献史料

政策宣讲行动:以精准送达惠及群众

队员们积极采取入户走访和举办线下宣讲会等多种形式来推动活动的开展。服务队发放宣传册,并耐心细致地为村民们解读其中的内容,确保国家资助政策能够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将政策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每一位当地村民。服务队借助多样化、贴近群众生活的推广形式,如设置咨询点、举办小型讲座、直播线上互动问答等,让资助政策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真正走进人们的心里。通过这些努力,队员们希望能够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国家资助政策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帮助,从而激发更多人了解和利用这些政策,助力自身及家庭的发展。

图为紫荆志愿服务队开展助学讲解直播

本次实践活动以帮扶赤坑产业为抓手,借媒体宣传之力点亮肇庆市广宁县赤坑镇的区域名片,让乡村的价值被更多人看见。而广州商学院紫荆志愿服务队的持续跟进,不仅是对助农成果的坚守、对文旅蓝图的深耕,更是将高校的智慧与青春的力量注入乡村振兴的肌理——这既是“校地协同”共绘振兴画卷的生动实践,也是青年一代用行动诠释“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从一时的帮扶到长久的赋能,从局部的突破到整体的跃升,赤坑镇的蝶变之路,正映照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蓬勃生机,更彰显着社会力量与基层发展同频共振、共赴未来的深远意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勃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