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孩子们掌握应对地震、洪涝、火灾、溺水等危险的自护技能,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为暑期安全保驾护航。7月16日,实践团成员杨琳为孩子们开展“七彩假期”--危险事情我不做主题安全课;实践团其他成员带领孩子组织前往当地消防站参观学习。
一、理论课堂干货足,应急技能全解锁
课堂上,实践团成员杨琳以生活中常见危险场景为切入点,系统讲解应急避险知识。如地震逃生、洪涝灾害,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如何自救。在火灾防范模块,实践团成员杨琳详解119报警要素——需清晰说明地址、火势及被困情况。防溺水教育中,她通过“六不要”准则明确禁忌:不私自下水、不擅自结伴、无监护不游泳、不去陌生或无安全保障水域,更严禁盲目下水施救,引导孩子们学会“呼救+抛漂浮物”的科学救援方式。
▲图为实践团成员杨琳讲解洪涝灾害 李燕 供图
二、消防站实地研学,沉浸式感受安全力量
在消防站研学环节,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深度的安全探索之旅。在消防员的引导下,孩子们首先走近排列整齐的消防车辆,近距离观察各类基础设施:从搭载着高压水枪、水炮的水罐消防车,到配备破拆工具、照明设备的抢险救援车,每辆车的功能与装备布局都被细致讲解,让孩子们对消防救援的 “移动堡垒” 有了清晰认知。
▲图为孩子们参观消防设施 肖宇 供图
在装备展示区,消防员逐一介绍了空气呼吸器、液压剪、扩张器等抢险工具的用途,尤其重点讲解了灭火器的使用知识。从不同类型灭火器(干粉、二氧化碳等)的适用场景,到 “提瓶身、拔保险销、握喷管、压把手” 的操作步骤,消防员都结合实物进行演示。孩子们还获得了亲身体验的机会,在指导下模拟扑救初期火灾,亲手感受按压把手时的力度与灭火剂喷射的方向,将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的知识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技能。
▲图为消防员讲解灭火器使用方法 毛玉贤 供图
星火接力,“潼”心筑梦实践团以“七彩假期”课堂的理论讲授与消防站的实地研学为载体,构建“学+看+练”的立体安全教育模式。通过系统传授应急避险知识、沉浸式体验安全防护实践,不仅让孩子们扎实掌握安全技能,更推动其从知识学习者转变为安全理念的传播者,将安全意识深植心间。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既强化了少年儿童的自护能力,也获得了家长与社区的广泛认可,为筑牢青少年安全防线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为消防站大合影 肖宇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