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弘扬“两路”精神实践队实践纪实:探千年藏韵 筑天路通途

发布时间:2025-07-20 22:5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马靖幸 蔡美霞 罗仁馨   阅读 2.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7月16日,长安大学赴青海“弘扬‘两路’精神•赓续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西宁,走进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与青海省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全方位体会藏文化传承与交通发展的时代答卷,为弘扬“两路”精神实践注入文化传承新内涵,在藏文化的感悟中探寻交通建设与民族团结的时代共鸣。

▲图为实践队参观学习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合影

当日上午,实践队抵达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在博物院北馆(藏医药主题馆),队员们通过唐卡壁画、古籍文献与药柜标本等,系统了解藏医药学的历史和天人合一的藏医学理论体系。馆内展陈的藏医外科手术器械、药王曼巴扎西的传奇故事等,生动诠释着藏族先民在解剖学与病理学上的独特智慧。

▲图为实践队参观博物院北馆(藏医药主题馆)

在博物院南馆(藏文化主题馆)民族服饰与卡垫艺术展厅,队员们参观展厅内展陈的安多、康巴、卫藏、僧侣四大类代表性藏服和我国其他各民族的服饰,体悟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的服饰美学。

▲图为实践队参观民族服饰与卡垫艺术展厅

▲图为实践队参观民族服饰与卡垫艺术展厅

随后,实践队来到藏族建筑与书法展厅,驻足观看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的沙盘模型,感受藏族建筑的智慧,对比乌金体、朱匝体等不同书体,体验藏文书法“曲笔如流水”的审美。

▲图为实践队观看藏族园林建筑模型

在丝绸之路与青藏文明展厅,实践队驻足观赏,了解唐蕃古道作为汉藏经济文化纽带的千年史迹,体悟交通建设对汉藏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深化对传承与弘扬“两路”精神重要性的认识。

在参观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中,队员们表示,这幅历时27年、耗费400余位画师心血、全长618米的巨作用艺术语言展现了藏族多彩文化。

▲图为实践队观看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

下午,实践队走进青海省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在智慧交通指挥大厅,电子屏上跃动着全省高速公路的交通实时数据,勾勒出“高原天路”的现代化运维图景。

实践队在大厅观看了2024年青海交通运输工作高质量发展专题纪实片《长路当歌 大道通途》,了解全省交通建设和运输情况,以及交通建设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精进、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

▲图为实践队观看《长路当歌 大道通途》专题纪实片

中心工作人员严兰花介绍道,截至2024年底,青海省公路总里程达到了9.12万公里,为了管好这张路网,青海省交通运输应急服务中心构建了“总中心—分中心—监控站”三级监控体系,并从路网监测、“叫醒叫应”、协同联动、信息发布等方面介绍了“路警气企”联合指挥机制和全链条的处置流程。

▲图为严兰花介绍中心各项工作责任

在座谈会上,实践队与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厅直机关党委、省公路局、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省路网中心、厅融媒体中心围绕“两路”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为实践队指导教师介绍相关情况

厅直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马进军介绍了青海省交通运输厅传承“两路”精神工作开展及具体实践情况,肯定了长安大学在高原交通运输建设中的技术支撑与人才输送的重要贡献,并温馨提醒实践队在后续前往格尔木一线深入调研实践中做好克服高海拔、条件苦的思想准备。

▲图为马进军副书记介绍传承“两路”精神工作开展情况

长安大学2007级校友、青海省公路局公路工程建设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张志伟在接受实践队专访时,用一组组数据展示了青藏公路建设与维护的艰辛,以及交通人在新时代交通建设中展现的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图为专访长安大学校友、省公路局公路工程建设部副部长张志伟

当实践队从藏文化的宏大叙事走入路网监测的微观细节,一条精神脉络逐渐清晰:丝路文明的历史基因,正在“人民交通为人民”的新征程中焕发光热。此次实践不仅为实践队成员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更以新一代的视角见证着“两路精神”在青藏高原的生动延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仁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