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巧思融手作,临别赠礼润童心 ——新疆政法学院信息网络安全学院“铁魂非遗筑梦人”临别前夜为小朋友们制作礼物

发布时间:2025-07-20 22: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锴   阅读 5.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13日晚,新疆政法学院信息网络安全学院“铁魂非遗筑梦人”团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即将结束。明日即是离别之日,为了给朝夕相处多日的连队孩子们留下一份独特的纪念品,全体团队成员自发加班,利用手中的彩色扭扭棒,争分夺秒地制作承载着非遗文化元素的手工小礼物,将不舍与祝福融入指尖的每一次缠绕。

在过去的10天里,团队成员们与19连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课间的欢声笑语,点点滴滴都化作离别前的浓浓不舍。如何给孩子们送上一份既特别又有意义的临别礼物,成为萦绕在队员们心头的问题。最终,团队决定结合“非遗文化进乡村”的活动主题,选择扭扭棒手工这一富有创意且易于操作的形式,融入非遗元素,亲手为孩子们制作独一无二的小礼物。这份决定里,藏着队员们最朴素的心愿:不想让离别只剩挥手,只想让孩子们日后看到这根扭扭棒小物件时,能忽然想起,曾有一群哥哥姐姐,陪他们在课堂上追过非遗的光,在操场上撒过欢,还把那些关于传统的热爱,变成了能握在手心的温暖。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给小朋友做礼物

晚饭过后,团队成员齐聚图书馆,围坐一起,桌子上堆满了五颜六色的扭扭棒。有的负责设计造型,力求将非遗元素巧妙融入;有的负责批量制作花瓣、叶片等基础部件;心灵手巧的队员则专注于组装复杂的核心部分。大家分工协作,互帮互助,现场气氛温馨而忙碌。尽管有人揉着发酸的眼睛,但想到孩子们收到礼物时的惊喜笑容,没有一个人喊累,只有全神贯注的投入和时不时的交流讨论。“这根红色的扭扭棒要这样绕,才能做出仿真的中国结效果”,“这个小老虎的耳朵要再立体一点才可爱”……一句句交流,传递的是对细节的追求和对孩子们心意的珍视。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用扭扭棒材料为小朋友做礼物

这份特殊的礼物,早已超越了玩具或摆件的意义。它是团队成员们利用休息时间,一根根弯折、缠绕出来的心意:有的人为了做出更逼真的剪纸纹样,反复调整扭扭棒的角度;有的人为了让皮影造型更灵动,特意查阅传统皮影的配色规律。每一件作品里,都藏着成员们对连队小朋友们的真挚关爱——怕他们玩得不尽兴,特意多做了几种造型;担心他们看不透其中的文化巧思,还附上了简单的非遗小故事卡片。而那些跃动在扭扭棒上的传统元素,更承载着一群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赤诚:不求立竿见影的改变,只愿这一点点的浸润,能让孩子们在未来的某一天,看到非遗时,会想起曾有这样一群人,用最简单的材料,为他们打开过一扇通往传统的小窗。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为小朋友所做的礼物

团队负责人表示:“选择扭扭棒制作非遗小礼物,一方面是希望它轻便、安全、有趣,孩子们能立刻玩起来;更重要的是,通过亲手制作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物件,希望能在孩子们心中悄悄种下一颗非遗的种子。每根扭扭棒的缠绕,都是对孩子们的一份祝福和对文化传承的一份努力。”这份特殊的礼物,不仅是一个玩具或摆件,更承载着团队成员们对连队小朋友们的真挚关爱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热忱。

夜渐深,一件件充满童趣与巧思的扭扭棒作品逐渐成型:栩栩如生的蝴蝶、发卡、发箍整齐排列。这些凝聚着队员们心血与夜晚时光的小礼物,将在第二天送到每一位孩子手中,成为连接城乡情谊、传递文化温度的独特纽带。

星夜赶制的背影,是新疆政法学院信息网络安全学院“铁魂非遗筑梦人”三下乡团队奉献精神与责任担当的最美注脚,也为此次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一个温暖而富有深意的句点。

离别之际纵然满心不舍,但望见孩子们眼里跳动着对本土文化的好奇与认同,便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沉甸甸的意义。实践团队成员不只是非遗的探寻者,更是播撒梦想的人。只盼种下的种子,能在孩子们心底生根发芽,让那份坚韧的铁魂与绚烂的非遗,在这片土地上代代延续,永葆生机。

团队会带着满溢的收获与思索回到校园,继续以青春的力量,为非遗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添砖加瓦,让文化自信的根基在新时代的沃土中愈发牢固。

撰文|杨蕙宁

图片|付帅

审核|李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