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长江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星火圆梦”志愿服务队奔赴黄冈市红安县尚古山村,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涵盖红色研学、农业调研与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星火圆梦”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齐心协力,共同书写了一段难忘的青春篇章。
7月3日长江职业学院青志协“星火圆梦”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历经两小时如跌宕乐章般的山路,大巴车缓缓抵达尚古山村。同学们在长江职业学院校团委郑雪景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村委会办公室,有条不紊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始前的工作准备会议。
会议中,郑雪景老师强调同学们一要传承“朴诚勇毅”精神,学习先辈革命品格,深入红安基层,以“沉浸式”调研掌握红色文化、丈量乡村振兴路,做扎根红安的“新战士”。二要发扬“不胜不休”传统,扛起使命担当,遵守纪律、融入地方,将专业知识化为行动,在传承红色文化、助农等工作中彰显青春价值,做知行合一的新时代红色文化实践队员。
图为长江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星火圆梦”志愿服务队与尚古山村董畅书记合照
红色研学——于历史回响中汲取奋进力量
7月10日在红安这片浸染着革命热血的土地上,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教育之旅。
“星火圆梦”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有序参观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以及红安将军馆。馆内陈列的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生动图片、一段段详实史料,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徐徐铺开。同学们深入了解革命历史进程,聆听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内心深受触动。尤其当得知许多烈士在小小年纪便英勇牺牲,其中最年轻的仅有 15 岁时,大家无不痛心疾首,深刻体会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同学们深知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与此同时,另一队同学踏上了寻找守墓人姜能山先生的征程。在红安县七里坪镇熊家咀村姜家岗湾,他们见到了姜能山老人。60 多年来,姜能山老人始终如一地义务守护着烈士墓,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对革命烈士的敬重和对红色精神的执着传承。与姜老的交流,让同学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同学们认为无论是参观纪念馆,还是走访守墓人,这些与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紧密相连的活动,都如同一把把钥匙,为同学们打开了深入了解革命先辈英勇事迹和伟大革命精神的大门。同学们在红色教育中,接受着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他们将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壮丽篇章。
图为“星火圆梦”服务队成员参观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宋佳怡 供图
农业调研——深入基层,传递力量
怀揣着对宣传红安特色产业的满腔热忱,同学们如同欢快的小鸟,精神抖擞、活力满满地奔赴那片充满生机的梨园,准备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宣传视频拍摄之旅。
踏入梨园,眼前是一片繁茂的景象,翠绿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热情地欢迎同学们的到来。拍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家各司其职,有的专注地操控着摄像机,捕捉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有的精心布置着拍摄场景,力求展现出梨园最美的姿态。
就在大家全情投入拍摄时,一位质朴善良的大哥出现在了视野中。他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又亲切。只见他手脚麻利地爬上梨树,不一会儿就摘下了满满一大筐又大又甜的梨。他热情地招呼着同学们:“来,孩子们,尝尝咱这梨,可甜啦,随便吃!”那爽朗的声音回荡在梨园的上空。同学们纷纷围拢过来,接过大哥递来的梨,轻轻咬上一口,清甜的汁水瞬间在口中散开,那滋味,仿佛把整个夏天的甜蜜都浓缩在了其中。大家一边品尝着美味的梨,一边与大哥愉快地交谈着,欢声笑语在梨园里回荡。
而在这次充满趣味的拍摄之旅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一项重要的农业调研任务。同学们利用拍摄间隙,对梨园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实地勘测。他们穿梭在梨树之间,仔细观察着每一棵梨树的生长状况,认真记录着果园的土壤条件、灌溉设施等情况。通过与梨园主人的深入交流,同学们详细了解了果园的产业发展现状、经营规模以及独特的管理模式。这些宝贵的信息,就如同一个个精准的坐标,为后续相关农业产业的科学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依据。
图为“星火圆梦”志愿服务队成员在梨园中摘梨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余金容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佳怡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