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寻踪,人间暖意”红色矿业,绿色发展社会实践团矿井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20 22: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艺樨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耿胡锐 邓文杰 张晨)7月11日上午,武汉工程大学兴发矿业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红色矿业,绿色发展”社会实践团赴保康县楚磷矿业公司开展实践。学院团委老师耿胡锐、企业管理人员代表王鑫及实践团党员代表、成员同行,开启了一场寻矿之旅。

活动开始,实践团随企业管理人员步入企业智能监管中枢。一面巨幅监视屏如“矿山天眼”,实时映现井下人员轨迹与作业数据,中控人员依此精准调度,令千米之下的生产脉络清晰可辨。管理员的讲解深入浅出,从绿色开采的创新路径到安全设施的缜密布防,从资源高效利用的全局考量到科技赋能的实践细节,既彰显现代矿业“智控先行”的硬核实力,更流露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敬畏与可持续发展的远思。这方中控室,恰是矿业从“人力驱动”向“智慧引领”转型的缩影,让成员对科技重塑传统产业有了鲜活认知。

下井前,实践团接受严苛的安全培训。安全员详解自救器使用、井下行走规范与应急避险知识,“井下步步有风险,每步须循规程”的叮嘱,让同学们绷紧安全之弦。戴好防尘口罩、换上厚重矿工服、扣紧安全帽、系牢自救器,装备齐整的刹那,众人恍若化身为真正的矿工,对即将开启的地心之旅满怀期待。

矿车碾过轨道,光亮被黑暗层层剥离,唯有矿灯在岩壁上投下晃动的光斑。掘进面的机械轰鸣里,高压机与输送机正复刻课本里的协同原理;通风管的气流声中,“矿山六大系统”的安全守护具象可感。抚摸着矿工一镐一钎凿出的巷道,方知“艰苦奋斗”四字,原是刻在岩壁上的年轮。

褪去工装,矿工生活区的暖意漫过指尖。斑驳的晾衣绳上,工装裤滴着未干的水珠;食堂飘出的饭菜香里,混着工友间的笑语。老矿工坐在板凳上,用布满老茧的手擦着饭盒:“以前啃冷馍馍下井,现在食堂三餐热乎,宿舍还有空调哩。”柴米油盐的琐碎里,藏着矿业发展里的民生温度。

出矿场时,阳光洒满沾着泥灰的鞋面,成员们心绪难平。此次矿洞实践,不仅让人直观触摸矿山生产的真实肌理,更深刻体悟矿业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大家坦言,将把这段经历化为学习动力,精进专业学识,未来为矿山安全绿色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艺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