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校团委薪火实践队积极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号召,深入梅州市梅南镇水美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充分发挥团队专业优势,用实际行动踏遍红色土地,追寻红色印记,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薪火实践队合照
烽火印记·星拱楼下的血脉情缘
天蒙蒙亮时,一丝独特的醇厚酒香已悄然弥漫。这香气,从梅州市梅南镇冯绍粦爷爷和罗秀霞奶奶的作坊里飘出。
酒,唤作“红军酒”。它的起源,深植于一段烽火岁月中水美村普通村民与红军的血脉情缘。
“来不及转移的枪支被紧急投入茅坑,一家人藏身茅房才躲过敌人搜捕。”七十余岁的罗奶奶回忆家族往事,语气平静却字字千钧。冯爷爷一家本是归国马来西亚华侨,经营鞋厂。在1929年红军到来时,他们毫不犹豫敞开新建的房屋——星拱楼,借红军住了十年。冯爷爷父母更是成为红军通讯员,以挑担做生意为掩护传递情报,在山间瞭望塔放哨示警。
图:实践队队员采访罗秀霞奶奶
图:水美村星拱楼
一次红军伤员急需救治,却无药可用。冯绍粦的爷爷毅然以自家酿制的高度米酒为伤员清洗、消毒伤口。后来,米酒便被赋予“红军酒”的名称,成为冯家延续四代的立身之业。
图:红军酒制作现场
薪火相传·红土地上的振兴新篇
星拱楼的故事,是水美村红色血脉生动的注脚。水美村罗苑华说道:“星拱楼是水美村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星拱楼就没有水美村的红色文化。”后来,为弘扬这段红色精神,2015年时,九龙嶂纪念碑建成,连同后续建成的石子岭、红军绿道等,共同构成了水美村红色文化的精神地标。图:实践队队员采访水美村罗苑华
水美村的红色资源正深刻改变着这个曾经闭塞的村庄。罗苑华指出:“红色产业使整个村子的经济发展都得到了提升,红色精神也得以弘扬、传承。”近两三年,红色产业还有效带动了当地蜂蜜、茶叶、特别是红军酒等农户产品的销售。贫困户也通过参与村集体组织的养水美鸡、养牛等项目,在村干部技术指导下实现经济增收。
图:水美村特色产业
不过,罗苑华也坦言当前短板:“目前主要缺点是,农户对产品的包装意识不高。”因此,薪火实践队设计了水美村特色农产品的系列包装。
图:实践队设计的水美村特色农产品包装样图(部分)
水美村从一个省定贫困村,到红色村,再到中组部组织振兴试点村。面对村庄老龄化、年轻人外流的困境,罗苑华的思路清晰,想将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个红色旅游村,提高人流量、促进农产品销售。他的愿景是把水美村打造成一个更具影响力的红色文化高地。同时希望通过村企合作,多多宣扬村里的红色故事和认真挖掘历史人物,弘扬红色精神。
图:水美村航拍(部分)
醇厚的“红军酒”香,穿越烽火岁月,至今萦绕在水美村的青山绿水间。它不仅是冯家四代人的立身之业,更是水美村与红军血肉相连、鱼水情深的永恒见证。
图:薪火实践队合照
广外艺薪火实践队的青年学子们踏访这片忠诚与奉献的红色土地,丈量历史的足迹,感悟精神的伟力。用脚步和心灵连接起过去与当下,将这股老区的红色血脉,转化为助力水美村乡村振兴道路上阔步前行的青春动能。(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冯楚斯 庄婧 尹嘉豪 钟启星 陈雅贝)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浩宇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