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材料学院华小材水利遗址实践队在贾鲁河畔勘察学习

发布时间:2025-07-20 21: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凯琦 高佳钰   阅读 1.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踏浪寻源:在流淌的历史中读懂水利

——材料学院"华小材"水利遗址实践队


为探寻古河千年脉络,触摸流淌千年的水利文明印记,7月4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材料学院“华小材”水利遗址实践队踏上贾鲁河畔,用青春脚步丈量历史深度,在水光潋滟间解码古人治水的智慧密码。

队员们沿着河岸细致勘察,卷尺丈量着河道的宽窄深浅,纸笔记录着堤坝的材质结构。作为元代水利专家贾鲁主持疏浚的重要工程,这条河流的每一处细节都藏着“因势利导”的治水哲学:缓坡河岸减少水流冲刷,弧形弯道巧妙分流洪峰,这些设计与现代水利工程原理不谋而合,让队员们不禁惊叹古人的巧思。

“以前这河上全是运粮船,桅杆能遮半边天!”家住附近的居民指着河面,向队员们讲述贾鲁河从漕运要道到生态廊道的变迁。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拼凑出河流的“今生前世”:从曾经的鱼虾绝迹,到如今的水清岸绿,水质改善让晨练的老人多了休憩之所,也让孩子们有了亲水的乐园。

实践队还在河畔搭起科普展台,用漫画图解堤坝养护知识,用模型演示生态修复原理。“原来这老河堤还有这么多学问!”围观的居民们频频点头,不少孩子还拿起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贾鲁河。

夕阳西下,队员们在河畔合影,身后的古河波光粼粼。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水利遗产调研,更让“治水惠民”的理念深植心间。正如队员们所说:“贾鲁河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对水利文明的探索,也永远在路上。”

撰文 | 余芸芸 高佳钰

图片 | 李硕 曹歌

一审 | 席恒哲

二审 | 史然

三审 | 郭莹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凯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