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非遗保护战略号召,探寻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活化路径,2025年7月1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韵丝路・豫见非遗”实践队奔赴河南开封,开启“历史肌理・匠心传承”双线社会实践。这场融合博物馆文物考据与非遗工坊实操的深度体验,既让青年学子触摸了文明的脉络,更以躬身实践探索了传统技艺。
图为小组成员在开封市博物馆外合影留念
图为小组成员正在阅读清明上河图的介绍
踏入开封博物馆宏伟的殿堂,仿佛瞬间开启了穿越千年的时光之门。这里不再是冰冷的展柜与标签的罗列,而是一部立体的、可触摸的中原文明史诗。
图为小组成员通过多媒体学习开封历史
图为赵金帅和王凯在观看开封遗址
《清明上河图》这幅传世名画不再是纸上的风景,而是可感可触的盛世气象。实践队深刻理解了“东京梦华”的丰厚内涵。这种跨越千年的艺术对话,让实践队深刻感受到:眼前流淌的汴河之水、喧闹的市井之声,正是这座古城最鲜活的文化基因与历史密码。
图为小组成员参观宋朝时期开封市的沙盘模型
图为小组成员观看清明上河图
带着从历史长河中汲取的养分和对汴绣技艺的传承使命,实践团队满怀憧憬地走进了开封职业技术学院,专程拜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开封市汴绣代表性传承人苗炜。
图为实践队员在助教指导下体验汴绣 苗炜老师热情接待了同学们,她详细介绍了汴绣作为中国名绣之一的独特地位。在助教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亲自体验了汴绣工艺。“第一次如此具象地感受到‘非遗’二字的重量。看似简单的丝线,承载着汴梁的繁华记忆、匠人的生命温度,每一针,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常锦文同学感叹道。
图为队员常锦文体验汴绣工艺
图为小组成员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苗炜合影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实践队队员在文物考据与技艺实操中深化对非遗文化的认知,让汴绣等传统技艺从历史典籍走向现实体验;更有利于探索传统文化与青年群体的融合路径,切实增强青年群体保护非遗的责任感,为非遗的现代表达注入青春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金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