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15日,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青振乡”团队师生开展“青春扎根田野间,科技助力振兴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新动能。
团队赴围场县马铃薯研究院开展深度研学。在种质资源库和组培实验室,潘阳老师系统讲解了从种苗研发、智慧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重点剖析了“普利娜” 、“紫晶”、“冀围薯6号”等优质品种的育种突破。
团队师生不仅学习了马铃薯脱毒种苗培育的全过程,更深刻感受到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力量;在智能温室实践环节,成员们运用环境监测仪记录温湿度、光照等数据,通过病叶样本采集与病害诊断,学习识别早疫病、晚疫病、环腐病等常见病害特征,将“课本理论”转化为“实践动能”;
实践期间,团队深入什八克村试验田实地学习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分组在标准化种植区进行实操植保作业与数据采集,通过实验室品质测定,为品种选育、种植优化和产业升级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实践活动将课堂延伸至田野,让植保学子在实操中锤炼专业硬实力,在服务乡村中增长才干,为围场县农业发展注入青春动力,以实际行动书写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博帅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