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杨家乐、尤涵佳)7月11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深入清远连南油岭瑶寨,开展以瑶族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期间,留学生们系统参与瑶族长鼓舞学习、长鼓手工制作,并实地参观广东瑶族博物馆,通过沉浸式体验,全面接触瑶族传统民俗与非遗技艺,深度感知这一古老民族的文化底蕴。
此次活动推动了青年国际化交流,不仅为留学生提供了触摸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契机,更以非遗为纽带搭建起跨文化对话平台。
▲图为广师大留学生与华彩锦韵团队成员合影
鼓韵无界·跨文化共舞
午后,连南瑶族莎腰妹们身着传统靛蓝绣衣,肩挎长鼓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留学生示范长鼓舞基础动作。留学生们认真观摩,跃跃欲试。经过一下午练习,留学生们的动作从生疏逐步变得连贯:部分人能跟随鼓点完成基础律动,少数人在尝试旋转动作时虽有踉跄,但仍坚持练习。
▲图为华彩锦韵融合组同学示范长鼓舞旋转动作
同行的华彩锦韵团队成员则用手机记录示范过程,协助留学生课后复习。在文化互动中,舞蹈成为跨语言交流的载体,展现出青年群体对非遗文化的共同热爱。
▲图为华彩锦韵融合组与留学生教学过程
▲图为留学生(木兰)跟随团队同学学习瑶族长鼓舞基础动作
匠心传承·非遗新体验
长鼓舞的热情尚未褪去,留学生们又跟着非遗传承人,走进了长鼓手工作坊。
▲图为留学生近距离观察长鼓鼓面纹样细节
留学生们参观了用于制作长鼓的木料、凿子、刨子等工具,以及陈列的各类长鼓,了解长鼓制作的基础条件与成品样式。在非遗传承人弟子的指导下,他们重点参与了蒙鼓面环节,学习用棉绳均匀缠绕鼓身两端以固定羔羊皮鼓面的技法,并聆听了关于制作中力道控制的要点。
▲图为传承人向留学生介绍长鼓选材与雕刻工艺
▲图为传承人指导留学生用棉绳固定长鼓鼓面
博物馆奇遇·数字文化解码
傍晚,留学生们赴广东瑶族博物馆开展文化研学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
▲图为留学生在博物馆自主参观瑶族服饰展
在双语讲解员的导览下,留学生参观了瑶族服饰、规训、分布图等等板块。博物馆通过中英双语电子导览系统、三维人物模拟瑶族日常生活场景及鼓点互动装置等多元形式,深化了文化体验效果。
▲图为团队同学为留学生讲解瑶族迁徙历史
活动最后全体参与者在传统大长鼓前完成合影留念。
▲图为华彩锦韵师生与留学生在博物馆合影
数字技术与实物的结合使其直观理解了瑶族的生存智慧与审美哲学,为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直观而生动的学习平台。他们纷纷表示,这次文化研学活动让他们对瑶族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也让他们更加了解和尊重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结语
这场非遗体验,既是留学生触摸中国文化根脉的旅程,更是青年群体共筑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潘珩睿说:“通过这次体验,我更理解了中国文化的深厚。这种交流让我们看到不同文化的精彩,也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青年作为文化交流的生力军,以亲身体验打破隔阂,用真诚互动搭建桥梁,为文明互鉴注入了鲜活动力。这种实践,为非遗传承拓展了国际空间,也让青年在跨文化互动中坚定文化立场、拓宽全球视野,为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文 |“华彩锦韵”团队 图片 | “华彩锦韵”团队 审核 | 尤涵佳、黄灏、杨家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家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