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红色资源底蕴深厚,分布广泛,既留存着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印记,也承载着不同时期的精神传承,是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价值的“红色宝库”。7月9日—7月10日,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赓续秦巴星火,云筑老区新生”—陕南红色遗址保护与创新利用实践团踏上汉中市洋县这片红色沃土,用脚步丈量信仰的厚度,用镜头记录历史的温度,开展参观学习2次,在红色革命旧址与纪念场馆开展访谈6场,调研60余人,录制思政微视频2部,为陕南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利用注入了青春力量。
实践团洋县寻访:从红色热土到英雄故居
7月9日,洋县第一站,实践团来到了华阳镇红石窑村的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环绕周边,院墙上“穷人要有饭吃,有衣穿,只有参加红军”等的革命标语仍然醒目;展柜陈列的步枪、马刀等实物和墙上的文字与照片向实践团成员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在与红石窑村,村支书岳中林的对话中,实践团得知红石窑村现今依托红色资源+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开发研学路线,发展股份经济合作社。这让实践团成员看到了以“红色”带动“绿色”的鲜活案例,也深刻体会了红色资源的创新利用形式。最后,实践团化身“红色讲解员”,结合史料讲解“石塔河伏击战”及红二十五军驻扎华阳的重大意义、利用旧址周围的红军井、红军雕塑讲述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形成思政微视频让本土红色走进生活。
7月10日,洋县第二站,实践团走进马畅镇双庙村的张富清故居,但故居因工作人员开会暂未开放,实践团成员步入双庙村便民服务中心与村委干部说明情况,村委干部听后说道:“老英雄的事迹非常值得学习,你们年轻人有这份心,村委会一定积极配合。”这一番话令实践团成员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很快实践团便进入到双庙村史馆,参观学习张富清老英雄的事迹与精神。实践团负责人表示:这一段插曲让实践更有温度,“从“闭门”到“开门”,村委会的支持让实践团感受到了传承红色文化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参观时,馆内张富清老英雄“深藏功名六十载”的事迹与淡泊名利的精神让实践团成员们颇有感触。实践团成员小刘表示:“从战场功臣到山区公仆到离休生活,张富清老英雄用一生诠释了信仰的力量。”
从红色热土的革命印记,到英雄故居的精神传承,实践团成员在洋县的每一步走访,都是对红色基因的虔诚叩问。这趟青春步履行至尾声,却让红色传承的使命愈发清晰 —— 青年辈当以脚步为笔、实践为墨,把革命故事讲进生活,将先辈精神融入血脉,让 “红色家底” 在新时代绽放更亮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解媛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