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广州新华学院中文系分身剧社突击队调研组前往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龙口镇霄南村,开展以探寻鲜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活化路径、打捞古村落历史印记与民俗故事为目的的调研活动。
暑气渐盛,分身剧社突击队调研组于7月18日走进鹤山市龙口镇霄南村,一边探寻鲜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活化路径,一边打捞古村落里的历史印记与民俗故事,开启了一场穿梭于时光长廊的调研之旅。
图为调研队抵达霄南村准备开展调研活动。陈俊威 供图
调研队成员一同踏入霄南村,映入眼帘的是颇有古风韵味的牌坊。牌坊整体由石材构建,顶部为飞檐翘角设计,屋脊上还装饰有精致的瑞兽等饰物,彰显出典雅的韵味。
图为霄南村具有古风韵味的牌坊。陈俊威 供图
队员们沿着青石板路继续探索。枝繁叶茂的榕树下围坐着一群老人,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正悠闲地聊着天,脸上满是惬意。队员们热情地和老人打招呼并询问有关霄南村的故事。在和老人们的交流中,队员们渐渐了解到霄南村的过往,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村子的热爱。从老人的口中得知:霄南村曾以“坚城乡”为名 ,村子布局仿照南凉国都城建造。
图为调研队成员与霄南村老人亲切交流。陈俊威 供图
走访一圈下来队员们发现霄南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村内有多座大大小小的源氏宗祠 ,每个宗祠门口贴有对联,如近湖源公祠大门对联“发源由北魏,晋爵纪西平” ,乐隐源公祠大门对联“华胄开东粤,明禋祀北平” ,这些对联记载着源氏的历史渊源和迁徙故事。祠堂大都近水而建,虽多次翻新,但仍端庄古朴、左右对称 ,石柱上雕刻着姿态各异的人物 ,反映了鲜卑源氏从游牧民族进化成农耕民族的过程。
图为源氏宗祠外观及门联细节。陈俊威 供图
在探寻宗祠背后的历史渊源时,队员们还发现了霄南村另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吉林甘和茶。这一传承百年的老字号,同样与源氏家族有着深厚的渊源。吉林甘和茶发源于霄南村 ,吉林甘和茶是祖籍霄南村的源吉荪和源文瑞父子于1892年创立的品牌。从吉林甘和茶的包装上标注的信息可知,它由20多种天然植物制作而成,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源吉荪还实行“夏季赠饮”推广方式 ,使甘和茶迅速畅销粤港澳、闽浙,并远销东南亚乃至北美地区。
如今在霄南村设有甘和茶博物馆及生产基地 、源广和凉茶体验馆 ,可深入了解甘和茶的历史与制作工艺 。同时,当地面临着年轻群体对甘和茶的认知度较低,传统推广方式难以触达。调研队成员向负责人提出了中肯的见解:通过短视频平台讲述其历史故事和功效,结合年轻人喜欢的“国潮”元素设计包装,吸引关注。
图为霄南村甘和茶样图。陈俊威 供图
此次霄南村之行,队员们循着源氏宗祠的古朴文脉,追溯了鲜卑后裔的迁徙印记,也探寻了甘和茶跨越百年的传承故事。从祠堂楹联里的家族记忆到药香弥漫的非遗技艺,古村的一砖一瓦、一味一韵,都藏着岁月沉淀的智慧。未来,调研队成员们也会将带着这份调研收获,助力把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宝藏转化为发展动能,让霄南村的“源”远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出更持久的生命力,被更多人听见、珍视与延续。
撰文 | 冯嘉怡、陈俊威
图片 | 分身剧社突击队
一审 | 廖羽嫣
二审 | 张心慧
三审 | 朱庭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苏紫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