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色与非遗相遇 当青春与科技碰撞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打造沉浸式研学范本 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20 18:5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马萌遥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6月23日至7月2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工匠精神2.0”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该村,通过整合特色资源、创新表现形式,为乡村文化注入青春动能与科技活力。

三江口村地处店口镇西部,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三江口烈士陵园记载着革命历史,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江口水灯节”传承民俗文化,解放湖工业园区展现现代产业活力。

铸魂红色教育——烈士陵园里的思政课:实践团来到庄严肃穆的三江口烈士陵园和三江口村的抗日遗址,通过史料整理、档案查阅、老党员口述史采集等方式,系统梳理该村的红色记忆。

寻根非遗体验——水灯中的匠心:团队成员亲身参与水灯制作,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我们正在尝试将水灯制作技艺开发成研学课程,”团队指导教师介绍。团队成员还系统整理了水灯节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为这一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保护奠定基础。

传承产业实践——小五金大世界:实践团深入五金制造车间,通过设计“安全观摩路线”,团队致力于搭建校企合作桥梁,让青年学子在产业一线感受“中国制造”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实践团创新推出“明信片盲盒”,以AI技术赋能红色教育。团队通过采访老党员挖掘出三江口惨案等革命历史,整理形成口述史档案,再以革命遗物与历史照片为素材,运用AI技术将黑白老照片转化为彩色动画。“我们既保留了盲盒的实物体验,又用AI让老照片‘动起来’,每张明信片都承载着一段革命往事。”实践团成员介绍,这种年轻人喜爱的形式,打破了传统红色教育壁垒,让历史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

项目负责人宣璐表示,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旨在引导学生将专业所学与服务乡村紧密结合,通过参与水灯节品牌设计、红色研学开发、历史档案整理等具体项目,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也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为三江口村乃至店口镇的文化振兴、产业升级和人才汇聚提供切实有效的智力支持。(拟稿:汪彤 潘珂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萌遥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6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