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庞莹 樊雨凝)为深植文化自信根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2025年7月17日-18日,长安大学“红色赣鄱行·寻迹悟初心”实践队在王俊杰老师带领下,前往景德镇开启“陶瓷文化+红色基因”双轨研学,在中国陶瓷博物馆解码千年匠心,于青雕希琢基地共绘时代初心。
穿越万年陶韵,探寻文明之源
中国陶瓷博物馆是我国首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涵盖新石器时代至当代的陶瓷珍品。实践队成员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依次参观了“史前陶器”“汉唐陶瓷”“宋元名窑”“明清御瓷”“近现代陶瓷”等主题展厅,开启了一场跨越万年的陶瓷文化之旅,系统领略了中华陶瓷艺术近两万年的发展史诗。实践队员仔细观看馆内历代器物和资料说明,特别是镇馆之宝“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讲解员细致解读其钴料发色、绘画笔意与历史价值。
图为实践队师生参观器物和文献资料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还特别关注了陶瓷与戏曲文化的交融。黄梅戏作为江西周边地区的重要戏曲形式,其艺术元素在陶瓷创作中时有体现。一些现代瓷雕作品生动再现了《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剧目场景,让队员们感受到传统文化跨界融合的无限可能。
图为实践队师生观看《天仙配》剧目
实践悟真知,匠心铸未来
随后,实践队师生前往青雕希琢陶瓷研学基地,参观非遗工作室,访谈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青,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师生围绕“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开展座谈会。中国陶瓷历经万年发展而生生不息,关键在于一代代匠人对技艺的坚守与创新。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启示。
图为实践队师生参观非遗工作室
徐青攻“最青花”、“泼墨”,作品风格有别于“老景德”缠枝莲式的朴素、西厢记式的纯古典,以大面积的富有张力的线条表现最真实的内心情感,以曼妙的青花诠释灵动且极富韵律的节奏感与时尚感。徐青从陶瓷的历史、技法、釉下彩等各方面为实践队师生进行讲解,讲授创作的表现方式,并现场为实践队师生作示范。讲解结束,实践队师生结合红色文化开展了一场陶瓷瓷板画活动。此次陶瓷艺术活动,不仅让实践队师生了解陶瓷的发展史、掌握基础的陶瓷制作技能,更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青春活力。
图为徐青为实践队师生讲解和作示范
指导老师王俊杰在总结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希望实践队师生能够从陶瓷文化中汲取智慧,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发扬工匠精神,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
此次“陶瓷文化+红色基因”双轨研学活动,让实践队员们系统了解了中国陶瓷的发展脉络,深刻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实践队员纷纷表示,要将此次研学所得转化为前进动力,以陶瓷工匠的匠心精神激励自己,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