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7月9日,基础医学院“生命传承 大爱接力”暑期社会实践团围绕“生命·奉献·传承”主题,开展遗体捐献主题实践活动,在追思、学习与实践中接受深刻的生命教育。
慰问传递温情,实践播撒火种
实践团将感悟化为行动,走进飞虹社区。为共建社区家园,实践团成员头顶烈日清理公共区域垃圾,途中听闻老人花生散落屋顶,成员毅然攀梯拾取,“孩子们,天太热了,快进来喝口水!”老人的朴实话语胜过千言嘉奖。
在飞虹社区党员活动室,实践团负责人程天泽和指导老师付杰为签署遗体捐献协议的志愿者量血压、测血糖及问诊。这些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多是老年人,步履蹒跚却坚持签署遗体捐献协议,团队成员作为医学生,能为他们做的便是用义诊关怀来传递健康温暖,以文艺表演抒发崇高敬意。当《感恩的心》响起时,捐献者眼含泪光的笑容,成为学子心中最深刻的记忆。安徽医科大学学术副校长张智亲临活动现场,郑重向捐献者致意:“你们用超越生命的奉献,为医学点燃明灯。”
追思无言奉献,泪洒生命丰碑
在庄严肃穆的大蜀山文化陵园遗体捐献者纪念园区,巍峨的纪念碑无声诉说着奉献者的伟大。付杰老师深情讲述了纪念碑背后的故事,特别是提及张锡祺先生的事迹时,几度哽咽。当付老师分享其多位亲人为医学捐献宝贵遗体的故事时,更是潸然泪下,在场同学无不动容,深刻体会到“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崇高内涵。肃立默哀、敬献鲜花,同学们用最真挚的仪式向所有“无言良师”表达深切哀思与崇高敬意。
触摸生命基石,感悟无言大爱
随后,实践团怀着崇敬走进校人体科学馆。在专业讲解中,成员们深入理解了人体结构的精妙及其在医学教育科研中的基石作用。馆内每一件珍贵标本,都承载着捐献者及其家属在生命终点延续价值的崇高抉择——成为医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无言良师”。近距离的观察震撼心灵,成员们不仅巩固了知识,更被这份厚重馈赠所洗礼:“他们以最沉默的方式照亮医学前路,教会我们何为敬畏与尊重生命。”
星火燎原,续写大爱篇章
归程途中,团队负责人程天泽郑重签署遗体捐献意向书。有队员在实践报告扉页这样写道:“五天前我们带着任务而来,五天后我们带着信仰归去。当奉献成为生命终章的选项,有限的人生便有了无限延伸的可能。”这场实践如萤火汇聚,终将照亮更多生命接力的前行之路。
从陵园的追思缅怀到科学馆的理性认知,再到社区的温暖实践,此次系列活动为安医学子构筑了一堂立体而深刻的生命教育课。学子们将铭记“无言良师”恩情,精进仁心仁术,将敬畏与感恩转化为守护健康的动力,并致力传播遗体捐献事业的崇高意义,让生命接力的火炬永续传承。(供稿人:安徽医科大学 程天泽、魏新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