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褚廉政)2025年7月,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匠心筑梦”实践队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对乡村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三下乡”之旅。
红心寻根
上饶市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实践队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先后探访了上饶集中营、富林村村史馆、龙会山、初心广场、坞头暴动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在上饶集中营,队员们聆听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富林村村史馆里陈列的一张张珍贵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生动地展现了当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建设家园的历程。龙会山上的烈士铜像巍峨耸立,队员们在铜像前默哀致敬,缅怀先烈。初心广场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标语熠熠生辉,提醒着队员们要时刻铭记党的宗旨。坞头暴动遗址见证了革命先辈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斗争的精神。实践队队员们举行了庄严的缅怀仪式,表达他们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决心。
通过参观调研,实践队队员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们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非遗筑梦
上饶市万年县的稻作文化源远流长,其万年贡米更是闻名遐迩。“匠心筑梦”实践队来到万年县,深入探究这一独特的非遗文化遗产。
队员们参观了仙人洞遗址,这里出土的大量早期栽培稻遗存,证明了万年县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稻作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被先辈的智慧深深折服。
随后,实践队前往了万年县博物馆进行参观调研。队员们参观了博物馆内陈列的一些古代农具和粮仓模型,它们展示了万年贡米的种植历史和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除此之外,王炳万馆长还为实践队队员们讲解了万年稻作文化是如何被发掘、发展、发扬的。此次参观不仅拓宽了队员们的视野,也更激发了队员们对万年稻作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万年贡米的种植基地,队员们见到了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非遗传承人程道明现场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万年贡米的种植历史和独特工艺,从选种、育苗到收割、加工,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随后,队员们走进田间,开启了一场农耕插秧体验,他们学习着正确的插秧方式,哼唱着《插禾歌》,用行动体会劳动人民的辛劳与汗水。这次体验,让他们对万年贡米的千年传承有了更深的感悟,也为当地农民的辛勤劳作点赞!他们纷纷表示,要将所见所学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万年贡米和稻作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志愿暖乡
在上饶市雅岗村和聂家村,队员们为老人们表演了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独唱、舞蹈、合唱等节目轮番上演,赢得了老人们阵阵掌声。节目结束后,队员们还与老人们亲切谈心,为他们送上西瓜、面条等慰问品。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裴梅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队员们为小朋友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不仅宣讲了关于防溺水安全和饮水安全等知识,还表演了才艺,并与小朋友们一起做手工。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小朋友们在队员们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下午。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匠心筑梦实践队的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号召。队员们在红色精神的传承中,汲取不懈奋进的力量;在非遗文化的探寻中,触摸古老智慧的温度;在乡村的志愿服务中,担当爱与关怀的责任。他们的足迹遍布上饶的田野与乡村,他们的笑容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这次实践活动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他们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稻作非遗文化、服务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褚廉政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