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彭恬雨 熊雨欣 )七月的阳光漫过窗棂,在沙坪街道中青社区的教室里投下斑驳光影。“童心港湾,湘信 5E” 支教团队携手 “伴我童行” 乡村振兴项目组的支教活动已悄然接近尾声。背着小书包的孩子们陆续走进教室,眼神里的期待如同浸了晨露的花苞,在晨光中轻轻绽开。
国学课:诗与勇气的相遇
果果老师的课堂以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开篇。当讲到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的坚毅抉择时,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笔尖划过纸面的轻响,孩子们都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随后的《木兰诗》诵读环节,虽然孩子们或许还不能完全领会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的边塞意境,但在抑扬顿挫的吟诵中,已然触摸到了文字里流淌的勇气与力量。
英语课:语言里的奇妙触角
大班的英语课上满是活泼的互动。小唐老师用生动的肢体语言演绎着 “happy”“sad” 的情绪,夸张的表情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象可感。“How do you feel?” 的问句刚落,便有孩子举起小手,用尚不流利却格外认真的英语回应 “Happy!”;小班的小侯老师则用色彩鲜亮的职业卡片搭建起认知桥梁,“What is your job?” 的提问声刚停,“Teacher!”“Doctor!” 的稚嫩回答便此起彼伏,语言的种子在趣味互动中悄悄生根发芽。
绘画课:笔尖下的想象王国
美术课上,小李老师在黑板勾勒出罗小黑与小章鱼的轮廓,彩笔到了孩子们手中瞬间变成魔法棒 —— 有的给罗小黑添上缀满星星的夜空背景,有的让小章鱼 “游” 进铺满珊瑚的彩色海浪,还有的给它们画上会微笑的云朵伙伴。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画作,是孩子们用色彩写下的 “心情小作文”,每一笔都鲜活真挚,藏着天马行空的想象。
暮色渐浓时,孩子们带着满满的 “成果” 与老师道别。有的高高举着画纸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还在小声念叨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的诗句,细碎的声响里满是不舍。今天的课堂里,传统文化以故事为舟抵达童心彼岸,语言以趣味为桥搭建沟通纽带,画笔以自由为翼承载奇思妙想。
撰文 | 熊雨欣
图片 | 傅舒阳
审核 | 彭恬雨 熊君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恬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