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胡梦娜 陈子萍 王博涵)7月16日下午,山东理工大学"筑梦小鱼"实践团走进杜堂镇乡村小学,以"呵护小眼睛,让视界更美好"为主题,为当地儿童带来了一场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护眼知识公益课堂。针对乡村儿童用眼环境与习惯特点,实践团通过"理论讲解+互动实践"的创新形式,系统普及科学护眼知识,用专业与温度为乡村孩子的"光明未来"筑牢防线。
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以一组触目惊心的动态数据可视化图表拉开序幕:"全球超半数青少年正受视力问题困扰,其中乡村儿童近视率增速显著,不良用眼习惯是主因。"随后,团队围绕"日常护眼方法"展开精细化讲解,从"20-20-20黄金法则"到"30-40厘米阅读距离"的标准,从护眼台灯的选择,到屏幕反光的规避技巧,每一个知识点都辅以现场示范,讲述"一拳一尺一寸"的正确坐姿,将抽象的护眼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小口诀"。
考虑到乡村儿童的认知特点,课堂特别融入"营养护眼"与"科技护眼"双维度内容:通过"胡萝卜+菠菜+深海鱼"的营养组合案例,生动解析维生素A、Omega-3等护眼营养素的来源;结合手机应用实操,演示如何开启"护眼模式"减少蓝光伤害,并推荐防蓝光眼镜、抗疲劳镜片等专业装备的使用场景。"原来吃对了食物也能保护眼睛!""原来手机里藏着护眼开关!"孩子们在互动中频频发出惊叹,原本枯燥的知识点变得鲜活可感。
通过系统的科普讲解,孩子们了解不良用眼习惯的危害,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用眼时长控制等实用护眼方法,降低近视发生率。这堂公益课的开设,填补乡村儿童在护眼知识上的空白。
为增强课堂吸引力,实践团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不再呆板。活动中还穿插了护眼知识问答竞赛,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抢答,展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让后排同学朗读屏幕上的字,将爱眼护眼的好处展现的淋漓尽致。
针对乡村儿童用眼环境的特殊性,实践团特别提炼出三大核心护眼措施:一是严格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建议单日不超过30分钟;二是创设"无反光、光线柔"的用眼环境,优先使用暖白光台灯并避免窗户直射;三是保证每日2小时以上自然光接触,鼓励孩子在课间走出教室远眺。这些贴合乡村生活场景的建议,让护眼知识真正"接地气、能落地"。
此次公益课堂不仅填补了乡村儿童护眼知识的空白,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科学护眼"的种子。从一堂课到一系列行动,从知识普及到习惯养成,"筑梦小鱼"实践团正以青春之力,为乡村儿童的"睛"彩视界架起一座明亮的桥梁。正如团队负责人所说:"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看见现在,更要守护他们看见更远的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子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