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青年学子共赴红旅柏垫热土 同探乡村振兴新途

发布时间:2025-07-20 09: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马翔宇   阅读 8.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助力乡村发展,传递青春力量,2025年7月7日,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青春逐梦红色行”实践团前往宣城市广德市柏垫镇,聚焦“青春红旅深耕促振兴”,开展了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团队由学院2023级植物保护专业学子组建而成,走访柏垫红色文化和美丽乡村。以视频、采访双向赋能的创新形式,传承红色精神,感受美丽乡村。

图为“青春逐梦红色行”实践团集体合照

青春致敬英烈山 红色基因永传承

实践团参观柏垫本地革命历史纪念馆,通过丰富史料与实物展陈,重温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历程。步入英烈山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斑驳的革命文物、一幕幕生动的战斗场景再现,将队员们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浮雕墙全景呈现柏垫镇历史脉络,馆内集中陈列航空英烈手稿与遗物。团队成员近距离观摩展品,深切感受革命老区的不屈精神与国防军工事业的忠诚奉献。在讲解员引导下,先辈们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清晰展现,其担当精神与奉献品格引发团队深刻思考。团队成员单婧怡谈及参观感受时提到,此次教育实践强化了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感,激励青年群体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图为实践团成员瞻仰英烈照片与事迹介绍

走进田间梨山村 探寻茭白致富经

实践团深入梨山村茭白种植基地,实地探访产业转型成效,成员随基地负责人易叔叔走进田间,听其细数产业变迁:“以前种水稻,农户仅能自给自足;改种茭白后,依托‘合作社+农户’模式及水旱轮作、绿色防控等技术,每亩收益已突破8000元。” 在葱郁的茭白田间,团队成员围绕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展开深入交流。为直观展示生长差异,负责人易叔叔特意采摘了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茭白样本进行对比讲解,队员们俯身细察、不时交流;团队成员胡博卿和朱魏斌现场品尝新采收的茭白,切身感受作物品质。谈及产业带动作用,易叔叔望着连片茭白田感慨道:“村里老人闲时来帮忙打包茭白,也算为村庄发展出了力。”但提到运输难题,他眉头微蹙:“山区交通不便,好东西运出去难,这是目前发展的一大瓶颈。”

图为成员们聆听负责人讲解茭白种植技术

青春助力红文化 海报架起连心

在深入探访红色历史、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实践团成员进一步聚焦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活化工作。海报以醒目的红色为主色调,融合柏垫镇革命历史元素,以“你希望红色柏垫故事怎样被传播”的问题,面向群众收集对红色文化传播形式的偏好和建议。活动现场,不少居民起初驻足观望、心生好奇。团队成员主动上前热情邀请,引导大家填写意见与想法;互动过程中,团队同步了解了柏垫红色资源的开发现状与传播痛点。通过这次调研,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平台让居民表达对红色文化传播的看法,真实反映了柏垫民众对柏垫的了解与认知。

图为居民们张贴留言便签

从庄严肃穆的英烈山到生机盎然的茭白田,再到充满互动活力的红色文化调研现场,这场“接地气、有温度”的社会实践,让青年学子深刻理解了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与乡村发展的现实挑战。实践虽已告一段落,但“青春红旅深耕促振兴”的种子已然播下。队长马翔宇在记录手册中写道:“希望团队成员们未来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学业,将所学所长服务三农,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绚丽绽放。”

撰文 | 马翔宇 王谨 朱魏斌 单婧怡

图片 | 陈文雯 胡博卿 杨逸 张雅琦 张燕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翔宇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6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