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岭南师范学院“星萤溯光”实践队近日在湛江市赤坎区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课堂。实践队成员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将成语故事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让社区儿童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堂采用"游戏导入-情境体验-创意改编"三段式教学法。支教组队员以“四字成语”的故事为题,以色彩鲜明的教具与动画片段为引,将“拔苗助长”中农夫急于求成的形象、“邯郸学步”里盲目模仿的滑稽场景直观呈现,把原本抽象的成语典故变得可感可触,让孩子们在具象化体验中理解成语内涵。从“拔苗助长”“画龙点睛”到“邯郸学步”“愚公移山”,这些看似幼稚的成语确如锚点般定下了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的文化。随着老师对成语故事的娓娓道来,孩子们逐渐沉浸在了多姿多彩的历史故事中,渐渐地对中国传统四字文化有了更深的见解,这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文化认同,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
课堂实况(李文欣 摄)
同时,支教组队员鼓励孩子们以当代视角重构经典,培养孩子们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转型升级”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保留“守株待兔”的核心寓意的同时,孩子们将故事背景移植到现代校园,用熟悉的角色和情节赋予成语新的生命力。这些充满童真的创作,既守住了成语的文化内核,又赋予其当代生活气息。
孩子们课堂互相交流(李文欣 摄)
“这种教学方式把‘死知识’教‘活’了!”家长李女士在观摩课后表示。据了解,课后已有10余名孩子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主动提交了自己改编的成语故事。社区居委会主任称赞:“大学生带来的新颖教学方式,为我们社区文化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学生分享改编故事(李文欣 摄)
此次成语课堂是星萤溯光实践队“传统文化青春行”项目的重要实践,不仅为社区儿童打开了传统文化学习的新窗口,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当青春创意遇上千年经典,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这支年轻的队伍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文化担当,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自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