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城飘出“丝苗香”广铁学子深耕丹邱村 共探“农文旅研”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20 00: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莫善乔   阅读 4.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莫善乔)近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青锋实践团”深入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丹邱村,先后走访增城丝苗米产业文化展览馆、丝苗米加工站、白水山生态园、稻田公园核心区以及村落周边露营地等地,通过实地调研与亲身体验,探寻乡村战略下典型村落的“农文旅研”融合发展的特色新图景。

从一粒米到千年农韵赋能理论学习

在水稻界,一直有“南有丝苗北有五常”之说,其丝苗多指丝苗米。而广州增城享有“中国丝苗米之乡”美称,丹邱村作为增城丝苗米发源地拥有千年种植历史与独特的农耕文化底蕴。带着“丝苗米如何带动乡村振兴大产业”的思考,实践团首站来到增城丝苗米产业文化展览馆开展深度调研。

展览馆负责人带领实践团参观学习,深入解读丹邱村丝苗米产业从"落地生根"到"千年农韵"的发展历程。实践团成员不仅认真聆听讲解,还主动提问,深入了解丝苗米产业的现状与挑战。通过学习,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丝苗米这一特色农业,为丹邱这片土地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图为丝苗米产业文化展览馆丝苗米种类展示。区嘉怡 供图

多位点分布下产业的实地观察与体验

丹邱村党委书记梁防伟强调生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是该村发展的基础。目前村内整合耕地和特色农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电商销售,探索形成“稻田公园、白水山生态园、露营地、农家乐、民宿”的“五位联盟”运营模式。

青锋实践团针对这一模式展开了深入调研。他们分组行动,重点观察客源结构、产品特色、工作流程以及丹邱其他特色景点。在早稻收割季节,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们一同下田收割,体验晒谷收谷和加工包装丝苗米的全过程。他们不仅亲手操作,还与村民们深入交流,了解经营状况与收入变化。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一起收谷。程琪琪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交流。莫善乔 供图

“有了加工厂比我们之前人工加工方便太多了!”村民林阿姨在与成员交流时高兴地说。其他村民也纷纷表示,农业产业链延长和“五位联盟”运营模式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和多元创收方式,实现了农民增效、农民增收。返乡创业青年李勇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丝苗米加工程序以及中国丝苗米发源地稻田限量定制活动。实践团成员调研发现,丹邱村“包田到户”销售方式虽吸引了50多位珠三角城市消费者,但仍缺乏宣传力度。实践团在交流中建议道可以在多个互联网平台发布“我在丹邱有一亩田”话题带动流量,亦可以开创丝苗米真空包装袋“专人图片定制”服务提高竞争力。

图为返乡创业青年李勇向实践团讲解丝苗米加工程序。程琪琪 供图

整合调研成果展望“农文旅研”新图景

青锋实践团通过聆听讲解、实地观摩、访谈交流等方式,运用记录、拍摄、实践等手段,对丹邱农业、文化、旅游三方面资源进行系统调研。实践团队整合丹邱相关资源、凝练调研成果初步分析认为,丹邱村以丝苗米作为特色品牌,联动农家乐、露营地等多种业态协同发展。“五位联盟”运营模式有效整合了“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四方力量,从传统农耕种植转型为农旅基地,使分散农户融入统一平台,变单一农业收入为旅游复合收入,探索了生态资源价值化的路径。

实践团队长表示,后续将结合团队系统分析该“农文旅研”的经济效能、推广瓶颈及优化方案,力求“校地合作”设计一条联合步云桥、大岗炮楼、游天府等丹邱特色的“农文旅研”路线将“五位联盟”变为“多位联盟”服务于多层次群体,助力丹邱村发展。

未来,实践团将运用所学知识,与丹邱村建立合作,通过绘制萌趣旅游路线地图、设计丹邱形象IP、拍摄高质量宣传片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参与“农文旅研”新乡村示范带的打造。他们将助力丹邱村发展吃喝玩乐住全链条乡村旅游产业,推动更多像丹邱的乡村走上特色振兴之路,让穗城的“丝苗香”飘得更远、更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莫善乔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