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极光突击队再赴东河村 开展AI理论知识普及授课

发布时间:2025-07-20 00: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伍百杰   阅读 2.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 7 月 19 日讯(通讯员 伍百杰)7 月 15 日上午,广州华商学院极光突击队成员杨宇生在河源元善镇东河村文明实践站,为元善镇委员会村党群的村干部们开展 AI 理论知识普及授课。此次授课聚焦前期收集的 AI 应用困惑,系统讲解技术原理与认知引导,旨在夯实基层干部数字化能力,助力 “百千万工程” 中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聚焦实操痛点与互动深化

“之前拍的手写台账转电子文档总有错,问题出在哪?” 授课伊始,东河村村干部的疑问道出基层在图文处理中的共性困扰。针对这一高频问题,杨宇生将讲解重心放在图片转文档的技巧拆解上,以 “问题溯源 — 技术解析 — 实操优化” 为逻辑链条展开细致指导。

他通过课件展示三组对比案例:同一页手写会议记录分别用手机随意拍摄、开启 “高清模式” 拍摄、经 “文字增强” 功能处理后的转化效果,直观呈现技术细节对识别准确率的影响 —— 数据显示,当拍摄角度保持水平、光线充足时,识别准确率可从 68% 提升至 92% 以上。“基层文书多为手写体,还常夹杂方言地名、民俗术语,这就需要‘人工辅助校准’。” 杨宇生边演示边强调,操作时需先通过工具的 “去模糊” 功能处理图片,再手动标记生僻词汇,形成 “机器识别 + 人工补正” 的高效流程。

现场实操互动环节,村干部们纷纷拿出日常工作中的手写台账练习。元善镇党群服务中心干部在尝试转化一份防汛物资登记册后坦言:“原来不是工具不好用,是没掌握拍摄和校准的技巧,现在处理效率至少提高一半。”▲图为杨宇生通过对比案例讲解图片转文档的优化技巧

解析技术内核与认知纠偏

解决实操难题后,杨宇生转入理论讲解,以 “基层场景中的 AI 应用” 为锚点,解析 AI 文本生成与智能体原理。“理解技术‘为什么能做’,才能判断‘能做什么’。” 他结合 “通知撰写”“工作总结” 场景,拆解文本生成 “数据训练 — 逻辑推理 — 语言组织” 逻辑:“像写通知要明确‘对象、事项、时间’,AI 生成也需精准输入关键信息,输入越具体,输出越精准。”

针对智能体,他以 “虚拟助理” 比喻其 “自主感知 — 动态决策” 特性:“防汛时智能体能整合数据生成清单,但应急响应仍需干部实地判断。” 他强调基层适用 “轻量型” 智能体,贴合 “百千万工程” 数字化赋能要求。

随后,杨宇生纠正认知误区:“基层常用 AI 功能 90% 可通过免费工具实现,无需轻信高价课程。” 他列举 “技术焦虑”“功能迷信”“付费依赖” 三类误区,建议通过 “政务平台教程”“高校公益直播” 学习,缓解干部技术焦虑。▲图为杨宇生展示免费 AI 工具功能与高价课程的对比分析

长效赋能延伸:筑牢数字化转型基础

此次授课贯穿 “实践导向” 与 “长效思维”。杨宇生总结时强调,后续极光突击队将针对收集的新需求建立动态响应机制:定期回访跟踪实操新问题,结合场景变化调整指导重点,依托线上渠道提供即时支持,推动 “单次培训” 转向 “常态化赋能”。

“数字化转型不是面子工程,要从痛点出发让干部用得上、用得好。” 元善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普及既解决操作难题,更构建 “技术服务工作” 的理性认知,为 “百千万工程” 注入数字化动力,筑牢基层治理现代化基础。

供稿:极光突击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伍百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