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赋能青春”志愿服务队赴宁津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9 21:5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沛儒 高婷婷 周凯杰   阅读 1.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周凯杰)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产教融合落地基层,助力社区建设、传承红色与非遗文化,德州学院能源与机械学院“赋能青春”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8日-10日奔赴乡村与社区,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姿扎根大地,让知识技能在服务中闪光,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企业参访:洞察电梯科技,启迪专业认知

实践首日,志愿者团队走进山东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在企业负责人带领下,团队先参观展厅,了解企业荣誉、产品、发展历程等;接着围绕企业发展、人才需求等深入访谈,得知企业业务覆盖国内外,介绍了运营、管理及人才培养模式;随后深入生产车间观摩自动化流程。

图为企业负责人带领师生参观展厅。通讯员 周凯杰 供图

此次调研让团队贴近产业,见证电梯制造“智”变、明晰人才需求,志愿者们将以实践为契机,融所学于专业学习,赋能行业发展。

社区服务:护航儿童成长,守护银龄幸福

01童趣一夏,筑梦成长

志愿者团队奔赴胡苏社区,开展儿童暑假实践活动。队员们化身 “青春导师”,通过趣味实验、手工制作、安全知识小课堂,带领孩子们探索科学奥秘、激发创作灵感。互动游戏里,欢笑声此起彼伏,既丰富了儿童暑期生活,同时也让团队成员收获教书育人的温暖成就感 。

图为志愿者指导小朋友做实验。通讯员 李沛儒 供图

02反诈护航,智慧助老

团队聚焦老年群体,开启 “防诈骗 + 智慧银龄” 科普课堂。队员们用通俗案例,剖析养老诈骗、电信诈骗套路,传授反诈技巧;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线上预约就医等功能,助力跨越 “数字鸿沟”。从警惕陌生来电到畅享智慧生活,点滴行动传递对老年群体的关怀。

图为志愿者为老年人开展防诈宣讲。通讯员 高婷婷 供图

志愿者们通过趣味互动、课堂讲解及手把手教学,深入了解了胡苏社区老幼群体的实际需求与生活状况,切实感受到基层服务的重要意义与温暖力量。

研学体验:追溯红色记忆,触摸非遗温度

01志愿者团队走进渤海军区旅纪念馆。队员们跟随讲解,重温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感悟红色精神传承;走进蟋蟀文化馆,了解蟋蟀文化渊源、斗蟋民俗,感受地方特色非遗魅力,让红色基因与非遗文化同频共振。

图为文化馆负责人讲解蟋蟀文化。通讯员 于润雅 供图

02随后志愿者团队开启非遗深度体验之旅。先是投身于黑陶制作,触摸细腻陶土,在匠人指导下尝试拉坯、雕刻,感受黑陶“薄如纸、亮如漆”的独特质感,于泥土蜕变中,探寻非遗文化的厚重底蕴,坚定传承创新的使命。

图为非遗传承人展示陶制乐器。通讯员 王可欣 供图

图为非遗传承人带大家亲身制作黑陶。通讯员 周凯杰 供图

03随后,邂逅山花剪纸艺术。非遗传承人示范剪、刻、染技法,队员们专注学习,红纸在指尖化作灵动图案,体悟传统技艺的精巧。

图为志愿者近距离欣赏剪纸。通讯员 高婷婷 供图

图为志愿者同非遗传承人合影。通讯员 李沛儒 供图

志愿者们全方位走近宁津非遗文化:既理清了其发展历程中的辉煌印记,也摸清了历史脉络里的技艺精髓,在深化对非遗传承与发展认知的同时,真切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独有的厚重魅力。

此次“三下乡”实践,“赋能青春”团队以企业参访拓宽专业视野,用社区服务传递青春温度,借研学体验厚植文化情怀。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宁津大地,用行动助力基层发展,不仅为宁津的非遗保护、社区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更搭建起高校与地方联动的坚实桥梁。未来,共青团宁津县委与德州学院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青年学子扎根宁津、服务宁津,共同书写乡村振兴与青年成长的精彩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凯杰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6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