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贺兴月 杨漫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将推广普通话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提升农村地区群众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注入新活力。7月19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国际传媒学院“金刀青迹”绿色发展倡导团走进北碚区金刀峡镇偏岩古镇,开展了一场以“传标准之音,媒四方沟通——传媒推普进金刀峡”为主题的普通话推广活动,用青春力量架起沟通桥梁,让普通话之花在古镇绽放。
政策为引,乡音共筑振兴路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以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规划纲要为行动纲领,聚焦“加大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战略目标,以生动的讲解向当地民众和游客阐释了普通话作为沟通桥梁与文化纽带,对于消除地域隔阂、拓宽信息渠道、提升就业技能、赋能乡村旅游发展的深远意义。这不仅是政策的宣讲,更是为古镇的未来发展打开了一扇语言之窗。
深入街巷,推普对接“烟火气”
古树掩映的街边,实践团成员们主动走近各个商贩摊主。“嬢嬢,您看这个‘糖画’用普通话介绍给外地游客会更清晰……”成员们俯身摊位前,耐心示范常用服务用语,强调发音规范。一位经营饭馆的大叔笑着回应:“要得要得!现在游客天南海北的,学好普通话,生意都好做点喽!”这种“面对面”、“一对一”的精准辅导,让推普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古镇最接地气的“烟火”里,语言服务意识在商户心中悄然生根。
河畔欢声,趣味推普“引力场”
当实践阵地转向黑水滩河附近,一场别开生面的推普游园会成了焦点。“普通话绕口令挑战”、“方言翻译官”、“古诗词朗诵”等精心设计的小游戏,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驻足。孩子们的小手高高举起,在游戏前跃跃欲试;叔叔阿姨们在成员鼓励下,尝试用普通话读出简单的问候语;年轻游客则饶有兴趣地参与方言与普通话的“互译”比拼。答题声、欢笑声与潺潺流水声交织,小台历、玩偶等小礼品与推普宣传册递到参与者手中。普通话学习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变得触手可及,其沟通价值在欢声笑语中深入人心。
金刀青迹,语言赋能绿意未来
“金刀青迹”实践团此行,远不止于一场活动。他们在青石板路上留下的足迹,在古榕树下回荡的普通话朗读声,为偏岩古镇注入了新的活力因子。当卖凉面的嬢嬢能用更清晰的普通话招呼客人,当河边玩耍的孩童能自信地用普通话朗诵古诗,当南来北往的游客与当地居民因语言的畅通而加深理解——这便是推普最坚实的成果。它悄然提升着古镇旅游服务软实力,也拓宽了居民拥抱更广阔天地的路径。
“青迹”印青山,推普润心田。“金刀青迹”实践团以青春之名,在古老的偏岩古镇,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种子播撒进乡土沃野。这条清晰的语言纽带,必将串联起偏岩古镇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充满希望的绿色未来,让古韵新生,让沟通无界,让发展之路在共同语言的基石上,越走越宽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漫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