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王后羽、刘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其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7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竹编手工课在石家庄市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温情开展。跳出课本里的文字,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蓝松枝公益团“紫荆花”支队成员用手把手的教学,让孩子们在经纬交织中触摸传统文化,在支教课堂里种下传承的种子,用耐心与巧思,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指尖上的文化传承之旅。
匠心传承,让非遗文化浸润孩童心灵
支队成员向孩子们讲解竹编的核心技法 高天玉炫摄
“竹编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支队成员介绍道,“通过这样的非遗手工课,可以帮助少保中心的孩子们在学习技艺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找到心灵的寄托。”
活动伊始,支队成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竹编技艺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历史脉络,并现场演示了制作流程与核心技艺。从教孩子们辨认竹篾的正反面,到演示最基础的“平纹编织”,支队成员们蹲在孩子身边,一遍遍指出编错的纹路,少保中心的孩子们全程专注聆听讲解,认真观看成员演示,并积极参与互动环节。文化知识的浸润与现场演示的冲击,悄然将非遗竹编的种子,播撒进一颗颗纯净的心灵。
巧手编织,让非遗文化绽放青春光芒
支队成员帮助孩子们编织作品 高天玉炫摄
实践环节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在支队成员的耐心帮助和细心指导下,亲手触摸竹编的纹理与质感,体验编织的独特乐趣。从最初的生涩到逐渐上手,稚嫩的手指尝试着挑、压、穿、插等编织技巧。每一次篾条的顺利穿过,每一个小环节的成功完成,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指尖翻飞的不再是冰冷的材料,而是专注的热情与创造的喜悦。篾条在孩子们手中有了生命,一个又一个带着稚拙的痕迹但又具有独特魅力的非遗竹编作品逐渐有了雏形。青春活力与传统技艺在此刻交融,让古老的竹编焕发出勃勃生机。
以技育人,让非遗文化点亮成长路径
支队成员与孩子同其专属作品合影留念 彭淑慧摄
活动尾声,一件件凝聚着孩子们心血与专注的小作品相继诞生。孩子们兴奋地捧起自己亲手编织的专属宝贝,脸上洋溢着自豪与纯真的笑容,争相合影留念。这笑容,是收获的喜悦,更是自信的萌芽。
结课合影留念 高天玉炫摄
蓝松枝公益团紫荆花支队的支教理念,从来不止于知识传授。支队成员说:“团队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让石家庄市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的孩子们知道,传统文化不只是博物馆里的展品,更是能亲手触摸、用心感受的生活智慧。”因此,本次课程采取“理论讲解+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系统的知识讲解帮助孩子们理解竹编文化内涵,再结合动手实践让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孩子们进一步掌握非遗竹编这一独特的非遗技艺,建立文化认同与自豪感。“一篾一世界,十指连古今。”
在孩子们灵巧的指尖上,流淌的不仅是青翠的竹篾,更是千年非遗文化生生不息传承的火种。这火种,点燃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点亮了他们认识美、创造美、走向更广阔未来的希望之路。它无声地诉说着:文化的根脉,将在新一代的手中,继续延伸,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尤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