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张小茹)盛夏七月,荆楚大地热浪蒸腾,文化传承的涓涓细流却在荆州市狼牙训练基地内悄然浸润着年轻的心田。日前,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信息技术学部红承志愿服务队深入该基地,将荆楚文化的厚重底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动魅力融入社会实践课堂,为青少年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寻根”之旅。
竹篾翻飞,匠心巧手承古韵:
活动室内,荆楚大地孕育千年的竹编技艺焕发出鲜活生命力。服务队成员以荆州地区盛产的翠竹为媒,将蕴含“筚路蓝缕”精神的荆楚文化精髓娓娓道来。一根根平凡竹篾,在精心指导下化身神奇素材。孩子们屏息凝神,稚嫩的手指尝试着挑、压、穿、绕的古老技法,青涩却专注。竹条在指尖交错缠绕,渐渐显露出小船的雏形。这不仅是一次手作体验,更是对“脚踏实地、勇于开拓”荆楚精神的躬身触摸。当一艘艘承载着巧思与耐心的小小竹船在孩子们掌心“启航”,古老技艺的坚韧与智慧,已随竹香悄然沁入心脾。
▲图为孩子们动手做竹编小船的场景
▲图为孩子们展示竹编作品
光影传奇,方寸幕布演春秋:
皮影戏的光影魅力在训练基地内徐徐展开。服务队精心选取富有荆州地域特色的经典皮影剧目片段,孩子们聚精会神,观看着视频里经典皮影戏的演出。随着鼓点铿锵、唱腔悠扬,幕布上灵动的影人演绎着这片土地上的英雄史诗与市井传奇,尤其是《三国演义》中关羽镇守荆州的豪迈身影,瞬间拉近了孩子们与脚下土地的血脉联系。方寸舞台间流转的光影,跨越时空,无声诉说着历史深处的回响,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皮影艺术作为“活态”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图为志愿者为孩子们授课
数字赋能,青春助力续新章:
此次社会实践,红承志愿服务队巧妙融合传统与时代元素。在皮影鉴赏环节,队员们不仅播放经典视频,更运用信息技术专长,引导青少年思考如何利用现代科技保护与传播皮影戏等濒危非遗,为古老艺术注入青春视角的“保鲜剂”。从指尖的竹编实践到眼前的数字光影,多维体验为青少年铺就了一条感知文化根脉的沉浸式通道。
“在荆州这片热土上,用竹编与皮影作为钥匙,为孩子们打开荆楚文化宝库,深感责任与荣光。”服务队成员陈同学感慨道。带队教师陈老师亦表示,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化身文化传承的“播火者”,正是高校服务地方、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诠释。
竹影摇曳,诉说先民筚路蓝缕的坚韧;皮影流转,辉映历史长河的智慧星光。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子以青春热忱为针,以文化传承为线,在荆江之畔绣出非遗保护的生动图景。当古老技艺的种子落入少年心田,文化自信的根脉便在这片曾孕育过楚辞华章的土地上,向着未来悄然延展。这份来自青春力量的守护与创想,正是文明薪火生生不息、弦歌永续的最强回响。
撰文:张小茹
图片:户霄萌
审核:罗杨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湘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