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围绕“红绿魂 青春志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浙江农林大学“岱青瓯行,红韵赋绿”苍南暑期实践团于2025年7月1日至7月10日,深入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南山头村开展实践活动,从产业、旅游等方面入手了解当地发展模式,探究开发困难的瓶颈,助力南山头发挥特色优势获得更广泛的知名度。
▲图为南山头村俯瞰图
小山头一跃焕新,茶叶栀子产业荣
苍南县桥墩镇南山头村有充满生机的绿色共富茶园和芳香四溢的白色栀子花海。近年来,南山头村奏响乡村振兴主旋律,一路高歌猛进,从落后贫穷的小山头到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精品村”“省3A景区村”“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并且最近被列为“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随着调查的深入,实践团了解到南山头村以农业为主,茶叶、黄栀子是当地主要经济来源,红色、绿色、白色等资源产业在南山头村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图为黄昏下的共富茶园
共富茶园蕴希望,茶叶亦可发金光
南山头村有着“共富”的绿色茶园。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南山头村以“企业+专家+基地+农户”四方共建的模式创建共富茶园,整合茶叶种植、生产、营销、文旅等优势资源,由基地开展标准化种植,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品牌运作等服务,企业进行认领式购茶,推动产业增效、茶农增收。同时,南山头村每年举行采茶节吸引游客,一片片绿叶子成了村民共富金叶子。
▲图为整齐的茶叶梯田
7月4日下午,实践团前往共富茶园体验馆与负责人进行交流。共富茶园体验馆董总向他们展示了各种创新成果:特色养身茶、黄栀子年糕、茶酒等深加工产品。同时,针对村民所忧“茶叶无人要”的问题,董总进行了详尽解答:一般来说,茶企收购标准较为严格,农药残留量、茶叶的采摘方式、采摘时间与鲜叶色泽等都会纳入企业收购的衡量范围,部分村民生产过程中忽视细节、不科学育苗,产出茶叶品质略差,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由此,南山头村未来发展仍需聚焦茶叶种植质量提升,从源头抓标准,让产出契合市场收购要求,才能让茶叶真正成为村民的“金叶子”。然而,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基本都在60周岁以上,存在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如何吸引年轻人返乡成为新的挑战。
共富茶园通过创新合作机制,整合资源、凝聚力量,致力于将苍南茶叶推向更广阔市场。其发展模式为实践团探索南山头村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与思路。临别时,夕阳为茶园披上金纱,让他们对南山头村未来的产业振兴充满信心与期待。
▲图为团队成员倾听工作人员的讲解
白色栀子花飘香,栀子产业藏锦囊
南山头村的万亩白色栀子花田已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大亮点。除了观光赏景,栀子花干、栀子花饼、栀子花白茶等一系列栀子花农产品也在开发中,借着生态、人文等特色资源优势,南山头村逐渐形成集农产品加工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绿色产业链。
实践团成员来到目的地,通过观察南山头村的红、绿、白的产业结合形态,深刻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与挑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收获了宝贵经验,以南山头村的茶叶、栀子花为基础,设计了一款符合南山头产业的特色IP,由村长命名为“栀薰”,并期待IP的创设能为南山头村的红绿白产业发展带来全新的优势。
▲图为团队成员设计的IP栀薰/南小栀
总结反思,实践感悟
此次“岱青瓯行,红韵赋绿”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南山头村发展样貌的深入探索,更是一次对红绿交融、乡村振兴迫切发展的真切实践。实践团表示:他们将以此活动为契机,继续秉承着绿色发展理念,遵循本校“红绿魂青春志”的主题,将专业知识与农村发展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青年力量。
▲图为实践团在共富茶园体验馆合影
南山头村的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未来,“岱青瓯行,红韵赋绿”实践团将继续在这片红绿白交辉的土地上奏响共富主旋律,书写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华章。
撰文|陈荧荧
图片|张雅歌 王蕾
审核|王卓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卓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