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冼雯婷 邹金伶) 为深度挖掘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助力传统民俗技艺薪火相传,7月6日,南宁理工学院文理学院“龙跃炮龙”调研实践团走进南街,开启沉浸式炮龙文化探寻之旅。青春力量与古老非遗碰撞交融,在街巷与工坊间,解码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
牌坊下启程:开启非遗探寻
南街入口,古朴的牌坊矗立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默默见证着南街的岁月变迁,也承载着炮龙文化的厚重历史。“龙跃炮龙”调研实践团的成员们身着统一队服,满怀期待地在此集结,眼神中闪烁着对炮龙文化的好奇与探寻的渴望。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为这场即将开始的非遗探寻之旅,增添了一抹神秘而迷人的色彩。
图为图为团队成员于南街牌坊下集结启程。冼雯婷 供图
走进炮龙坊:触摸传统技艺
实践团在团队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南街炮龙坊。还未踏入坊内,便能听到竹篾被劈砍、敲打时发出的清脆声响。走进坊内,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形态各异的炮龙骨架错落摆放,有的初具雏形,有的已接近完工;色彩斑斓的颜料和纸张整齐排列,等待着赋予炮龙鲜活的生命。
图为团队成员走进南街炮龙坊探技艺。冼雯婷 供图 经验丰富的传承人热情地迎接了实践团一行,随后开始详细介绍炮龙的制作工序。从竹材的挑选——需选取质地坚韧、粗细均匀的竹子,到用篾刀将竹子劈成粗细合适的竹条,再到运用精湛的编织技艺,将竹条扎成炮龙的骨架,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匠人们的智慧与心血。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聆听,不时提出疑问,眼神中满是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赞叹。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炮龙制作基地。冼雯婷 供图
动手试制作:体悟匠心传承
为了更深入地感受炮龙制作的魅力,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亲自上手尝试制作炮龙。他们小心翼翼地拿起篾刀,尝试着将竹条劈成合适的形状,可看似简单的动作,做起来却十分艰难,不是竹条劈裂,就是形状不合要求。
图为成员们与炮龙合照。冼雯婷 供图
在不断地尝试和调整中,成员们逐渐掌握了一些技巧,开始慢慢地编织炮龙的骨架。尽管制作出的成品还略显粗糙,但每一位成员都在这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匠人们的不易,也更加理解了非遗传承的意义所在。
此次南街之行,“龙跃炮龙”调研实践团收获颇丰。成员们不仅亲眼目睹了炮龙制作的精湛工艺,还亲身体验了制作的艰辛与乐趣。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炮龙文化,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并加入到非遗传承保护的行列中来。
图为成员们在南街炮龙合影。冼雯婷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邹金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