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红医魂,赴乡土约

发布时间:2025-07-19 21:5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郭心愉 赵应凯   阅读 1.9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郭心愉)近日,赣南医科大学康复学院“红医有我 乡约康途”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会昌县,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循着红色足迹、扎根乡土大地、结合专业所长,在行走与实践中践行“红医”精神,书写青春担当。

赤诚之心锻造精神根基,会昌热土续写独好篇

▲图为队员们诵读《清平乐·会昌》

回溯足迹,感悟信仰。怀着崇敬之心,队员们踏入中共粤赣省委旧址,指尖抚过泛黄的照片与手迹,红医先辈“救死扶伤、救国救民”的初心,便顺着斑驳纸页漫进心里。来到《清平乐·会昌》词碑旁,集体诵读声响彻晴空。“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的字句撞在青石板上,似与八十余年前的吟诵隔空相和。

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直属县——西江县旧址。墙壁上悬挂的历史画卷,无声诉说着革命烽火中的峥嵘岁月。服务队驻足于历史的回响之中,聆听村支书讲述苏维埃政权运转的艰辛与军民同心抗战的壮歌。先辈们为理想信念披荆斩棘的身影仿佛穿越时空,鲜活的红色基因于此时深深镌刻进了每一位队员心中。

▲图为祭拜烈士纪念碑

在老党员池年年、陈德发家中,两位老前辈加入中国共产党均已年过半个世纪。其中党龄51年的陈德发分享了从军、任教、参与改革的经历,“身份虽变,初心不变”的话语让队员们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队员们赓续红医精神,扎根赣鄱大地,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使命担当。

▲图为与陈德发前辈进行访谈仁心送暖守护银铃安康,青春护航浸润七彩童心

在会昌县城北社区及西江镇敬老院,携带医疗设备为居民提供健康义诊,以专业康复推拿手法对具有肩颈疼痛、关节不适、失眠等问题的老人进行推拿,现场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等方面专业知识,积极为老人们提供健康咨询和生活指导,量身定制适合自身的锻炼方案,以便大家自行缓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适。同时,队员还将中华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带进社区,带领居民练习八段锦,轻柔口令中,老人们凝神静气地感受传统养生功法的魅力。

▲图为为老人们测量血压

▲图为为老人进行推拿服务

▲图为带领居民练习八段锦

在会昌县西北街社区童心港湾,彩色画笔成了纽带:队员们和孩子们一起画“民族团结一家亲”图画,指尖沾着颜料时,就着画面讲起各民族互助的小故事。“我们来画颗大石榴吧!”一声提议点亮灵感,孩子们蘸取七彩颜料,将石榴籽画得饱满鲜亮,仿佛把“民族团结”四个字,轻轻种进了稚嫩的心田。队员们用爱打开了兴趣的天窗,更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童真里生根,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初见的朝阳般,在孩子们心中悄悄升起。

▲图为与小朋友做游戏▲图为给小朋友讲故事

红色沃土探寻农耕文化,躬耕田野传承文明薪火

在文武坝镇古坊村,队员头顶烈日深入鹰嘴桃及脐橙果园,协助果农清理烂果,并在果农指导下学习采摘、施肥技巧,从“烂果不清,好果难长”的叮嘱中体会到精细劳作的意义。

▲图为在果农指导下施肥走进会昌县数字农产品基地,负责人高云富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从创业孵化的沃土培育,到供应链整合的高效串联,再到数字化手段为农产品插上“云翅膀”拓宽销路,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助力产业发展在这一刻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图为参观直播间

烈日初升,稻浪翻滚。在西江镇塘背村,队员们走进稻田,体验田间耕作。农户许建昌向队员们讲解收割标准,从分辨稻谷成熟度到握镰刀的姿势,从下刀的45度角到捆扎的“十字结”,手把手传授农耕技艺。金黄的稻穗在镰刀下簌簌倒下,汗水顺着队员脸颊滑落,滴入脚下的泥土。从课堂到田间,这场与土地的“亲密接触”,既是农耕技能的实践课,更是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图为分拣谷子与杂草

▲图为割收水稻

▲图为合照留念

这个夏天,“红医有我 乡约康途”暑期社会实践队以青春脚步丈量红色沃土的厚度,在田间稻浪中读懂为民初心,于银龄笑颜间践行康复仁术,在童声朗朗里播种民族希望。这场青春与红土的相遇,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次扎根!红医精神从历史深处走来,在青春实践中焕发新生;而这些年轻身影,也终将带着红土的赤诚,把实践的收获化作前行的力量,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撰文 | 赵应凯

图片 | 郭心愉 彭梓涵 罗裕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心愉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64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