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光点亮童心探索路——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初心筑教·梦绽阳江”暑期“三下乡”实践团走进阳江镇中心学校开展科普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9 21: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龚栎鉴 赵雨暄   阅读 662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龚栎鉴)近日,阳江镇中心学校的校园里洋溢着别样的热闹与期待,一场主题为《科学小达人,探秘大世界》的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在此温情上演。来自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初心筑教·梦绽阳江”三下乡支教团的志愿者们怀揣着对科普事业的热忱,带着精心筹备的科学知识,为这里的孩子们开启了一段奇妙的科学探索之旅。此次活动通过知识宣讲、小组答题、成果总结等丰富环节,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芽。​

清晨的阳光洒满校园,阳江镇中心学校的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早早地来到教室。教室里,志愿者老师正有条不紊地布置着,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对这场科普盛宴的用心。当孩子们走进教室,目光立刻被眼前的一切所吸引,叽叽喳喳的讨论声中满是对活动的憧憬。

▲图为志愿者老师正在为科普活动布置教室。龚栎鉴 供图

知识宣讲环节拉开了活动的序幕。志愿者老师化身“科学导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将孩子们带入神秘的科学世界。志愿者抛出的问题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从天空为何呈现蓝色到月亮为何始终伴随行人。志愿者老师通过精心制作的PPT、有趣的动画短片和生动的实物展示,从宇宙的浩瀚星空讲到微观的细胞世界,从神奇的物理现象谈到奇妙的生物特性。

▲图为志愿者老师为孩子们解释“十万个为什么”。龚栎鉴 供图

在讲解“地球的运动”知识时,志愿者老师借助AI现场模拟演示了地球公转与自转,当程序成功运行起来的时候,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志愿者老师也邀请每一位孩子走上讲台来自己动手操作模型,用手势控制虚拟地球。当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动作能改变昼夜交替时,课堂变成了欢乐的宇宙实验室。小凌同学兴奋地跳起来,他的虚拟操作让全班清晰看到赤道阳光直射的景象,脸上满是发现昼夜均分奥秘的惊喜。

▲图为志愿者老师带领学生操作模拟地球的运动。龚栎鉴 供图

知识宣讲结束后,紧张激烈的小组答题环节随即展开。孩子们被分成四个小组,每组都有一个响亮的队名,“北斗队”“探索者队”等队名彰显着他们的雄心壮志。题目涵盖了宣讲中的科学知识点,既有生活常识类的考查,也有拓展思维的科学挑战。​

“请看一号题组的第一题,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请选择答案”老师话音刚落,“北斗队”队员们异口同声给出答案:“24小时!”随着正确的提示音响起,孩子们欢呼雀跃。在二号题组中,“探索者队”面对难度较高的题目“花的颜色是由植物中什么决定的?”,经过激烈讨论后给出准确答案,赢得全场掌声。答题过程中,孩子们时而紧锁眉头思索,时而兴奋地举手抢答,现场气氛热烈而欢快。志愿者老师也不时给予鼓励和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图为志愿者老师为孩子们讲解题目中蕴含的科学知识。龚栎鉴 供图

▲图为班上学生积极答题并与志愿者老师交流探讨科学知识。龚栎鉴 供图

活动接近尾声,志愿者老师对本次科普活动进行总结。他表示,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令人感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

▲图为志愿者老师为孩子们总结如何提高科学素养。龚栎鉴 供图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意犹未尽地围着志愿者老师提问交流,从宇宙是否存在外星生命到下次活动的安排,纯真的眼神中满是对科学的向往。小李同学在随后的作文中写道,这场科普活动让他收获满满,长大后要成为科学家探索更多奥秘。

此次《科学小达人,探秘大世界》科普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阳江镇中心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通过知识宣讲、现场实验、小组答题等形式,让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索欲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科学的种子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指引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而三下乡活动也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把更多优质的资源和知识带到基层,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图为志愿者教师与孩子们的合影。龚栎鉴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雨暄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