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赤心健齿·红旅助学”实践队走进竹沟镇,传承弘扬”竹沟革命精神“

发布时间:2025-07-19 21: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谢悦悦   阅读 63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谢悦悦)2025年7月10-16日,河南大学口腔医学院“赤心健齿·红旅助学”实践队怀揣着热忱与使命,奔赴素有“小延安”美誉的革命圣地--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团队成员以传承和弘扬“竹沟革命精神”为主线,巧妙融合口腔医学专业特色,深入基层开展红色教育学习与口腔健康科普服务,使“竹沟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

7月11日,实践队满怀崇敬之情踏入了竹沟革命纪念馆。馆内泛黄的报纸、锈蚀的弹壳、珍贵的家书,深情记录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革命旧址灰色墙垣上的斑驳弹痕,门前石榴树上的累累果实,以及旧址旁挺立的青葱竹林,无声诉说着英烈们的坚韧与不屈。这一切如同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队员们心灵深处对历史的敬畏之门,让大家深刻感悟到“竹沟革命精神”的内涵。先烈们坚定的信仰与无畏牺牲的精神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光,照亮青年一代的成长之路。

▲图为队员参观革命纪念馆

缅怀革命英烈,筑牢信仰根基

12日,在确山县团委的协助下,实践队前往竹沟革命烈士陵园。踏入园区,花岗岩纪念碑巍然矗立,“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的标语庄严肃穆。队员们仰首凝视,向用生命铸就悲壮历史的先烈们致以崇高敬意。大家鞠躬默哀,俯身清理墓碑落叶,让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英烈名字重现光泽。在陵园凉亭,队员们齐声诵读《竹沟民谣三首》,激昂的旋律生动诠释了竹沟人民的革命豪情与坚定信仰。

▲图为队员参观烈士陵园

聆听烽火故事,感悟家国情怀

13日,实践队拜访了当地一名年过九旬的老兵。老人向队员们慷慨激昂地追忆抗美援越的峥嵘岁月。“为啥参军呀?——公民应尽的义务呗!”“敌军6架战机飞过来,师长指挥我们作战,最后总共打掉了4架敌机!”生动的讲述跨越时空,让队员们对先辈的敬仰之情愈发浓厚,传承红色精神的信念更加坚定。

▲图为队员拜访抗战老兵合影留念

发挥专业所长,服务百姓健康

14日,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深入竹沟镇各处开展口腔科普。在镇政府办公室,PPT动画将“错𬌗正畸”(牙齿矫正)原理形象化为“牙齿变形记”,普及科学正畸及日常护理知识;在养老院开设“义齿护理工坊”,为老人讲解护理方法,分发牙刷并示范牙线使用;在跆拳道馆,结合运动防护向孩子们科普牙齿构造与龋齿成因;同时沿街发放科普宣传页。活动覆盖不同年龄群体,实践队员们用专业与温情守护竹沟人民的笑容。

▲图为队员向小朋友们讲解牙齿构造

▲图为队员为养老院老人清理牙齿

星火相传,童心续写

15日至16日,带着竹沟红土的温度与革命烽火的震撼,实践队踏上了归途。队员们化身“红色信使”,将竹沟的烽火记忆与炽热情怀带回了家乡。他们向家乡的孩子们讲述青砖墙垣上弹痕诉说的坚守,复述《竹沟民谣》里蕴含的豪情,描绘石榴树下累累果实象征的希望。孩子们清澈的眼神映照着历史的光影,好奇的追问与稚嫩的回应,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图为队员向家乡孩子们分享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的感悟

当竹林的沙沙声归于宁静,当科普的喧嚣散入晚风,七日的实践足迹已深深烙印在青春记忆里。通过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子们带走的,是竹沟革命精神如星火般在胸腔的跃动;留下的,是健康理念的种子在红土地悄然萌发。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河南大学口腔医学院的青年学子,必将在弘扬革命精神、服务人民健康的时代征程中,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悦悦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