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师范大学陆通桂味调研队走进广西桂林市永福县,先后探访桂林实力科技有限公司、永福县罗汉果种植示范园、永福县罗汉果文化展览馆及广西永福福中福罗汉果有限公司,深入了解桂林罗汉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大背景下,桂林罗汉果这一 “桂字号” 特色农产品正凭借全产业链发展的优势,逐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加工企业领航,技术赋能产品升级
调研第一站,陆通桂味调研队来到桂林实力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董事长兼法人代表何超文介绍,公司已构建起罗汉果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总部生产基地配备多条现代化生产线,年产 2000 吨罗汉果营养健康品、1000 吨罗汉果萃取物及 1500 万瓶罗汉果浓汁,还设有罗汉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4 年成为国内首家罗汉果科技小院依托单位。
依托专利技术与科研单位支持,该企业首创并推出多款 “低血糖生成指数(LGI)” 罗汉果糖及系列功能品,涵盖浓汁、营养粉、膏剂等品类,以食疗及精准营养干预技术为核心,打造食疗特膳健康品品牌。雷蕾表示,公司今后将往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将产品推向东南亚市场方向努力,提升 “桂字号” 农产品知名度。
▲团队成员与董事长何超文及营销部总裁助理雷蕾交流访谈
种植基础扎实,小果实串联大民生
调研第二站,陆通桂味调研队在来到永福县罗汉果种植示范园。在桂林实力科技有限公司营销部总裁助理雷蕾的带领下,团队了解到罗汉果的全链条种植环节。作为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罗汉果主产于广西桂林地区,产量占全国 90% 以上。其种植中最关键也最困难的环节是人工授粉(当地称 “点花”),需农户逐朵将花粉点在花蕊上,耗时长、人力投入大。采收时,农户会按大小、色泽对果实进行初步筛选。
一颗颗饱满圆润的罗汉果,从种苗培育到采收上市,串联起数千人的生计,不仅是特色农产品,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农户增收致富的期望。
▲营销部总裁助理雷蕾带领团队成员参观罗汉果科技示范
文化展馆为窗,展现产业发展脉络
调研第二站,陆通桂味调研队参观了永福县罗汉果文化展览馆。该展馆位于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苏桥片区,建筑面积 3300 平方米,设寻根缘起、神仙之果等六大主题展厅,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现罗汉果的历史渊源、产业成就及发展前景,是罗汉果特色小镇的重要对外窗口。
展馆资料显示,罗汉果富含独特的甜苷 V,甜度为蔗糖的 300 倍且几乎无热量,兼具清热润肺、润肠通便等药用价值,目前已开发出 200 余种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领域。广西采用 “公司 + 基地 + 农户” 模式,形成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超 20 亿元。
▲图为营销部总裁助理雷蕾带领团队成员参观罗汉果文化展览馆
全链协同发力,拓展市场新空间
调研第三站,陆通桂味调研队走访广西永福福中福罗汉果有限公司。该企业专注于罗汉果育苗、加工、仓储及销售,主打冻干罗汉果、杯茶、煮茶等产品,其中杯茶已获 2 项专利。近两年,公司投入 460 万元升级生产线、研发新产品,配备先进低温脱水、冻干设备及 1.5 万立方米标准冷库,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全产业链进行跟踪分析。
在带动农户方面,公司与 12 家合作社签订最低保护价回收合同,2023 年收购罗汉果 4228 吨,支付收购款 3018.71 万元,带动 640 户农户增收 409.27 万元,户均增收 6394.93 元。企业负责人表示,未来希望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及跨境电商平台,进一步拓展东南亚市场,助力罗汉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为企业负责人为团队成员介绍企业概况
从田间种植到精深加工,从文化传承到市场拓展,桂林罗汉果产业正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优势,不断夯实基础、提升品质,让这一 “桂字号” 农产品的香甜飘向更远方,不仅推动罗汉果产业的成长,更以产业振兴为支点,带动乡村经济增收、文化传承延续,从产业兴旺维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让乡村在产业发展浪潮中,绘就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振兴新图景,以小果实撬动乡村振兴大未来。(通讯员:广西师范大学潘芝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潘芝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