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李雅琴)从马圩镇的红色遗址到武垄镇的雄鸡起舞,从官圩镇的金林水乡到永丰镇的古蓬风光,他们用镜头和数字技术,汇聚德庆之美。7月初,肇庆市德庆县的田间地头与百年古巷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数字科技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队员们正忙碌地采集素材。这是他们第二年扎根德庆,通过“德庆数字云游空间”项目,以数字技术为笔,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从探索到深耕:数字云游平台的两年进阶
2024年,该团队首次进驻德庆,聚焦马圩镇与官圩镇,完成了“印象马圩”“印象官圩”板块建设,通过图文、短视频,初步构建起德庆农文旅的“数字名片”。今年,他们在既有基础上“拓面提质”,深入武垄镇与永丰镇,并不断完善其他板块内容。在武垄镇,团队通过访谈非遗传承人、拍摄雄鸡舞表演、记录校园传承故事、制作雄鸡舞宣传视频,完成省级非遗“雄鸡舞”的数字化建档,新增“印象武垄”专题;在永丰镇,探寻古蓬村明清古村落、家庭腐竹作坊、蓝莓种植基地与丝苗米稻田,采集农文旅融合素材,上线“印象永丰”板块。
如今,“德庆数字云游空间”在去年的基础上已逐渐完善升级。“印象系列”实现覆盖马圩、官圩、永丰、武垄四镇;“德庆味道”“肇农优品”聚焦非遗美食与特色农产,直观呈现腐竹制作、蓝莓种植等产业链;“客言客语”记录访客留言足迹,“德庆美景”汇聚龙母庙、三元塔等景点风光;“AI导游”提供智能路线规划,更创新融入“数字人”形象,可实现中英文24小时不间断直播。
以“百姓为中心”:技术赋能让文旅资源可感可知
平台搭建的核心是以老百姓为中心,项目始终聚焦两个目标:一是让村民“用得上”,数字空间中把当地特色的农产品通过图文、视频的形式呈现,可以帮助当地农户提高产品的知晓率;二是让游客“记得住”,通过沉浸式体验传递文化温度——在“印象武垄”板块,用户可观看雄鸡舞教学动画,跟着武垄中学学生学招式。
“大学生帮我们把老手艺拍成了‘大片’,我的腐竹也有机会让更多的人知道。”传统腐竹手艺师傅谢师傅笑着说。
青春接力书写振兴答卷:从实践创新到长效赋能
两年来,该团队发挥专业特长,一直践行“大学生实践+地方需求+技术赋能”的实践模式,前期通过资料整理、与乡镇对接等形式掌握实际情况,中期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听故事、看展示、品特产……深入调研采集信息、挖掘素材,构建资源库,后面搭建完善数字云游空间。目前,团队完成了超过450G的图文、视频素材采集,通过数字技术为德庆打造一个便捷、高效的数字平台,让人们能够实现足不出户了解到德庆特色农文旅的基本情况,吸引游客到访,推动圩镇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关于未来,队员们眼神坚定:“明年,我们还要继续到德庆开展社会实践,去到更多的地方开展AI义教,我们要把更多的德庆特色农文旅也搬上云端,让更多人看见这座小城的历史厚度与青春活力。”
在数字与文化交织的画卷中,这群“数字科技人”正以青春为墨,持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雅琴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