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嘹亮颂经典 红歌飘扬大别山 —— 记武昌理工学院“田野新青年”实践团队在信阳开展红色主题音乐课

发布时间:2025-07-19 21: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郭宸溪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郭宸溪 黄国洋)“太阳升,东方红……”2025年7月18日下午,在大别山革命老区腹地——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金刚台镇里,一阵阵清澈而嘹亮的童声穿透夏日的蝉鸣,回荡在青翠的山谷间。这是武昌理工学院影视传媒学院“田野新青年之相豫信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正在为当地孩子们带来的一堂别开生面的红色主题音乐课。团队成员郭宸溪作为主讲老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红色经典旋律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悠扬的歌声中薪火相传。

精心备课,让红色旋律“活”起来

如何让一首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红歌,走进当代乡村儿童的内心?这是郭宸溪在备课时思考最多的问题。作为一名影视传媒学院的学生,她深知单纯的灌输式教学难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为此,她和团队成员们进行了多次讨论和课程预演。

课堂伊始,郭宸溪并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用一个亲切的问题开场:“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唱的歌是什么呀?”从流行儿歌到动画片主题曲,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分享着自己的“歌单”。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郭宸溪敏锐地捕捉到孩子们对旋律和节奏的天然敏感,随即引导道:“那大家听过爷爷奶奶哼唱的老歌曲吗?有一种歌曲,它像太阳一样温暖,充满了力量。”

经过精心筛选,团队最终选定了经典红歌《东方红》作为本次的核心教唱曲目。选择这首歌,不仅因为其旋律激昂、朗朗上口,更因为歌词中“太阳”这一意象,既是孩子们能直观理解的自然景象,又蕴含着对党和祖国光辉形象的深刻比喻,便于在教学中进行引申和升华。

▲图为郭宸溪板书上课内容

寓教于乐,让红色故事“深”下去

“这首歌诞生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很苦,但心中有了一个像太阳一样的希望……”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与历史,郭宸溪变身“故事姐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东方红》的创作背景娓娓道来。她将复杂的历史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关于希望、奋斗与感恩的小故事,让孩子们明白,这首歌不仅是一段旋律,更是一代人的心声和信仰。

在理论讲解之后,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互动环节。郭宸溪设计了“节奏模仿”和“歌词接龙”两个小游戏。在“节奏模仿”中,她用拍手、跺脚打出《东方红》的主旋律节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模仿,整个教室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在“歌词接龙”中,孩子们踊跃举手抢答,从一开始的羞涩、小声,到后来的自信、洪亮,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在欢快的互动中,抽象的歌词和音符变得生动具体,红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大家唱歌的时候,身体要坐直,想象自己就是一棵向着太阳生长的小树苗!”在最后的合唱环节,郭宸溪耐心地纠正着孩子们的发音和姿态。当全体小朋友起立,在她的指挥下齐声高唱《东方红》时,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专注与真诚。歌声或许稚嫩,但情感真挚,那发自内心的嘹亮歌声,是对经典的致敬,也是新生代对红色精神最纯粹的传承。

▲图为郭宸溪教小朋友唱歌

双向奔赴,让红色精神“传”开来

“这样的艺术课程对我们乡村学校来说太宝贵了,”金刚台镇中心小学的王校长在观摩课程后感慨道,“大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专业的音乐知识,更是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和开阔的视野,真正让红色教育‘活’了起来,‘动’了起来。”

这场别具意义的红歌教唱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知识与快乐,也让实践团队的成员们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当我看到孩子们用那么纯粹的声音唱响《东方红》,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主讲人郭宸溪在课后分享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责任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用他们喜爱的方式传递下去。”

▲图为郭宸溪教小朋友唱歌

用青春之音,唱响时代之歌

本次红色音乐课,是武昌理工学院“田野新青年”实践团队系列课程的一个缩影。据悉,团队还将围绕影视赏析、语言表达、心理健康等多个板块,持续在当地开展活动。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点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梦想之路,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在新时代的广阔田野上书写不悔的青春答卷。

撰文 | 郭宸溪

图片 | 黄国洋

审核 | 李赟喆 李晨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宸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5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