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薪火·绘就诗画绥阳: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三下乡”实践谱写乡村振兴新篇

发布时间:2025-07-19 21: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7.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沈俊 杨诺希 吴嘉威)7月17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星火”实践队圆满完成在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郑场镇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这支由1名指导老师引领、12名跨7个专业的青年学子组成的队伍,践行"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的遵义会议精神,通过创新实践为当地发展注入青春活力,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图为星火实践队参加全国大学生遵义会议精神志愿宣讲成功汇报展演

深耕基层服务青春力量惠及一老一小

实践队在郑场镇中心学校创新开展"红色文化进课堂"活动,将遵义会议精神、长征故事等红色元素融入课程设计。通过"红色故事会"、"革命歌曲传唱"、"红色手工创作"等生动形式,让60余名留守儿童在寓教于乐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情暖桑榆健康行:深入郑场街道社区,队员们开设“情暖桑榆”老年人健康课堂。课程聚焦老年人核心健康需求:1、知识普及:系统讲解常见慢性病管理、科学膳食搭配、季节保健要点及应急救护知识;2、传统养生实践:特别引入太极养生功法和八段锦健身课程,由队员在专业指导下带领老人们学习基础招式与呼吸吐纳方法,强身健体;3、互动交流:设置健康咨询与答疑环节,提供暖心陪伴。累计开展10场次,惠及社区老人百余人次,生动活泼的课堂不仅传递了科学健康理念,更成为社区银发族的“健康加油站”。

赋能文旅发展,赓续红色血脉

文旅宣传注入新动能:实践队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将镜头对准郑场镇3A级景区卧龙湖。队员们精心策划、实地取景,运用无人机航拍、人物访谈、场景叙事等多种手法,高质量完成展现“诗画绥阳·美丽郑场”山水人文魅力的文旅宣传片拍摄与剪辑工作,为提升当地旅游知名度、吸引客流贡献了高校智慧与青春视角。

红色基因薪火传:作为在的生动实践,队员们怀着崇敬之心深入开展红色精神调研。通过走访当地老党员、探寻历史遗迹、收集口述史料,沉浸式感悟革命精神。他们整理挖掘的红色故事,以宣讲会、图文展等形式走进社区与校园,成为弘扬红色文化、激励奋斗精神的有效载体。

星火筑梦,青春答卷写在黔北大地

十五天的躬身实践,“星火”实践队成员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在郑场镇中心学校、街道社区、卧龙湖畔留下坚实的足迹。从托管课堂里的谆谆教导,到社区老人练习太极八段锦时的舒展笑颜;从镜头里捕捉的山水诗画,到红色遗迹前的深情追忆,队员们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切实的帮助与活力,更在服务奉献中深化了国情认知、锤炼了意志品质、提升了实践能力。

▲图为星火实践队师生与绥阳县政府代表、郑场镇政府代表召开总结座谈会

"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仅要发展产业,更要传承好红色文化。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队队长闵丝雨深有感触地说。

郑场镇相关负责人在总结会上高度评价:"华夏理工学院的同学们不仅带来了青春活力,更通过创新方式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生,为郑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三下乡”实践虽已落幕,但“星火接力,华夏筑梦”的青春誓言仍在回响。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的青年学子们将继续以红色精神为指引,在服务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史贵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4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