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同梦赴阳山,课程赋能育新苗

发布时间:2025-07-19 20: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庄子轩 任浩铭   阅读 6.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庄子轩 任浩铭)7月18日,“童心·同梦”社会实践服务队于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江英中心小学,精心开展舞蹈、当地特色非遗文化宣传及粘土手工课程。舞蹈课程提升孩子艺术感知力,对当地特色非遗进行宣传,厚植文化自信、传承乡土记忆,通过该课程增强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文化根脉在幼小的心灵中扎根,粘土手工激发创造力。多元课程融合,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筑牢根基,推动乡村文化与素质教育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舞韵播撒童心间,支教情牵少年梦

7月18日上午第一节课,社会实践服务队为孩子们开设舞蹈课程。课堂上,队员们系统教授基础舞蹈动作,引导孩子们掌握肢体协调技巧。动作学习环节结束后,队员们特别邀请孩子们登上讲台展示学习成果,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即兴表演。此次舞蹈课不仅帮助孩子们提升对美的感知与理解,更有效激发了他们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与热情。

阳山非遗凝古韵,课程传习焕新声

阳山目前拥有7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构建起覆盖省、市、县三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全社会的协同发力。同日上午第二节课,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阳山非遗宣传课程,围绕非遗的概念、保护的重要性及实践路径进行系统讲解,引导孩子们深入认识非遗。课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乡土情感,为阳山非遗的活态传承注入了青春力量。

粘土巧捏鲜蔬态,课程趣育创意思

为引导孩子们在趣味实践中感知生活、锻炼动手能力,7月18日下午,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粘土巧捏鲜蔬”主题课程。课程中,队员们引导孩子们观察蔬菜的形态特征、色彩层次与细节纹路,将艺术创作与生活观察有机结合,通过揉、捏、粘、刻等技法进行蔬菜造型创作。孩子们在亲身体验蔬菜造型制作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对蔬菜种类的认知,更在实践中提升了动手能力与审美素养,实现了技能学习与个人成长的双重收获。

一日总结

今日活动通过“艺术启蒙+文化传承+实践创新”的课程组合,既落实了素质教育理念,又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更以青春力量推动非遗传承与乡土文化传播,实现了实践育人与社会服务的双重价值。

撰文|庄子轩 任浩铭

图片|彭虹玮 黎楚意 黄嘉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