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深入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开展调研

发布时间:2025-07-19 19: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罗敏 宋恩琪   阅读 2.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罗敏 宋恩琪)为深度挖掘齐文化内涵,推动齐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近日,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走进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聚焦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马志河等非遗传承群体,开展深入调研。

图为“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成员在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

活动当天,实践团成员们带着饱满的热情和明确的调研目标走进大观园。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里,琳琅满目的陶瓷琉璃制品让人目不暇接,从精美的花瓶到小巧玲珑的摆件,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

图为大观园内部分陶瓷琉璃制品

实践团成员首先与当地的陶瓷琉璃匠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匠人们详细地介绍了陶瓷琉璃的制作工艺,从原料选取、成型到烧制、装饰,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独特的技艺和文化内涵。成员们认真聆听,不时提出问题,深入了解传统工艺在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一位琉璃匠人感慨道:“现在愿意学习传统工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并传承这门手艺。”

图为博山颜山内画刻瓷艺术馆

随后,实践团针对游客、当地商户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马志河开展了问卷调查与访谈。调研发现,游客们普遍对博山陶瓷琉璃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也反映存在旅游配套设施不足、文化体验项目单一等问题;与商户沟通,掌握当前陶瓷琉璃产品的销售情况、市场推广策略以及在发展文旅产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令实践团成员印象深刻的是与马志河大师的访谈,他从童年与陶瓷结缘说起时,眼神里泛着温暖的光,那正是刻在他骨子里的初心。在提及他在创作修行中的难题时,他说到,作品得先打动自己,再打动顾客,也正是这种对“共鸣”的追求,让他的作品既有艺术品的灵气,又不失生活的温度。访谈尾声,大师的话仍在耳畔回响:泥土会说话,琉璃有灵魂。你对它们用心,它们就会回报你,这份对技艺的敬畏、对传承的坚守,或许正是匠心最动人的模样。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马志河先生合影

此次赴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的调研活动,不仅让“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传统陶瓷琉璃工艺的魅力与现状,也为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后续,实践团将进一步整理分析调研成果,结合以“数字+文化”为核心手段,“数字化采集+沉浸式体验”的实践模式,助力陶琉工艺讲好齐文化故事,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活力,为博山文旅融合注入青春动能。(撰稿:罗敏 宋恩琪)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宋恩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