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谢炎伶 张红瑶 张婕霓 姜艳群 李欣然 刘欣 曾俊仪 张馨 唐炜 康俊宇 唐媛 程晓冉 范思敏 肖珊珊 何慧婷)“诗歌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装下最美丽的画面和最丰富的情感。”7月16日,衡南县三塘联合学校的课堂里,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寸草心计划”塘韵薪禾公益实践团成员康俊宇的开场白,为一场特别的诗歌创作体验——“我的第一首诗”拉开序幕。此次活动旨在引导乡村儿童用纯真而充满力量的笔触,写下对生活、亲情与友情的独特感悟。
活动通过诵读经典(如《黄河颂》、《夏天》)、赏析本土诗人洛夫作品(《岁末》)以及观看特邀青年诗人李天奇的鼓励视频,让孩子们经历一场从“读诗”“悟诗”到“写诗”的奇妙蜕变,逐步消除对“写诗”的距离感和畏惧感。当李天奇在视频中说出“诗歌不仅可以落在纸上,也可以落实到生活当中”时,一句小声的“我也想试试”,点燃了创作的星火。
图为李天奇鼓励留守儿童大胆进行诗歌创作 姜艳群摄
孩子们第一次拿起笔,尝试将心中的夏天、朋友、星星,或是那些隐秘的小心思、小梦想,化作诗行。起初并非一帆风顺:笔尖迟疑,纸上多是涂画;标题写了又划,反复涂改。山石诗社成员唐炜耐心穿梭课桌间,轻声提醒:“就像席慕容写夏天一样,把看到的、感觉到的写出来就好,不用怕写错。”鼓励之下,最真挚的情感开始在笔尖流淌,涌现出许多令人惊喜的作品:“冬天是一个魔术师/风一吹将水面变成冰面/可以将屋檐变成白色的”将童趣的想象跃然纸上,“你递过来半颗月亮/我捧出来整个黎明/影子在中途相遇/便再也分不清彼此”对友谊的清澈描绘,充满诗意哲思,一首题为《梦中的人》的小诗更是深深打动了在场所有人。
图为孩子们创作人生“第一首诗” 姜艳群摄
“我时常梦见同一个人/她的双手划过美妙的弧线/我冲过去抱住她/我扑了一阵空/我不理解诗人常说的思念/这时我理解了/这就是思念/深深的深深的理解”。这首小诗出自13岁的留守儿童周同学之手。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诗中“双手划过美妙的弧线”源自他对家人深深的期盼,“扑了一阵空”则是他无数次等待归人却落空的瞬间。实践团成员康俊宇轻轻读完这首诗,眼眶微红,“我们原以为孩子只会写糖果、星星和彩虹,可他们笔下藏着最细腻的人生体悟。”
图为小朋友创作的诗篇 张馨摄
孩子们举着诗稿大声朗读,分享着彼此的诗作。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童真的真诚在教室里回荡。康俊宇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诗。诗歌离我们一点都不远,以后多观察、多思考,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能写成诗。”
图为课堂结束后合影留念 姜艳群摄
夕阳西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人生中这“第一首诗”折好,珍藏进书包。这场循着诗路展开的旅程,不仅让他们收获了创作的初体验,更在心里悄然种下一颗种子:原来文字可以如此美好地表达心声,原来自己也能成为“诗人”。据悉,“塘韵薪禾”公益实践团将把这些珍贵的“第一首诗”整理成册,作为特别的夏日纪念,让这份被唤醒的诗意,在乡村的土地上持续生长、熠熠生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