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寻舟”实践队探访非遗传承人陈著纯 见证福船技艺的世代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19 15: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魏新奇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文化传承,匠心永续。2025年7月1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海丝寻舟”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晋江深沪,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著纯,聆听造船世家的传承故事,感受千年福船技艺的独特魅力。

(图为陈著纯与实践队成员合照)

在晋江深沪,泉州市级非遗传承人陈著纯正向“海丝寻舟”实践队成员展示自己制作的船模。作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著纯出生于造船世家,从小在家族的丰厚资料和宝贵经验中耳濡目染。

(图为陈著纯为团队成员讲解自己制作的船模)

“这是祖辈传下来的造船图谱,每一笔都凝聚着几代人的智慧。”陈著纯小心翼翼地翻开泛黄的图纸,向团队成员讲述着家族与福船的故事。在他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多艘精心制作的船模,每一艘都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制作,完整保留了水密隔舱这一中国古代重大发明。

陈著纯表示:“这项技艺不仅是家族的记忆,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必须一代代传承下去。”他现场演示了部分传统造船工序,让团队成员亲身感受这项非遗技艺的精妙之处。

(图为陈著纯自己制作的船模)

(图为陈著纯自己制作的船模)

从陈著纯坚定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一位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这种世代相传的工匠精神,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和实践。

(图为陈著纯正在制作船模)

“海丝寻舟”实践队遴选自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船模创新班,他们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正在田间地头上开展调研学习,将课堂搬到大师工作坊,将个人成长融入社会实践脚步,助力海上丝绸之路上海洋文化和造船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文字:许铭骏 陈咏鑫  魏新奇

图片:“海丝寻舟”实践队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魏新奇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5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