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羽青林筑生态:华清监测科普 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19 15:0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任博栋   阅读 4.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任博栋)深化鸟类生态习性认知,强化野生鸟类保护效能,2025年7月18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珍护野生飞羽・共筑生态和谐"乡村振兴实践团赴陕西省楼观台生态实验林场西楼中心管护站,开展以鸟类监测为核心的生态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鸟类观测   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西楼中心管护站技术人员向实践团系统演示了野生鸟类栖息地监测体系,重点介绍了声纹采集装置、红外触发相机等智能化监测设备的运行机制。针对数据回传链路,技术员详解了"终端采集-无线扩网聚合-铁塔中继-网桥传输"四维架构,阐明鸟类鸣叫特征、活动影像等生态数据通过分级组网实现云端汇聚的全流程。实践团成员在实地观测中同步记录设备布设参数与运维要点,并就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监测网络安全防护等技术难点与工作人员展开专项交流。

图为西楼管护站科研人员向实践团成员讲述观测要点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鸟类监控设备调试

为精准掌握鸟类栖息地特征,实践团在技术员指导下开展林区实地观测,系统学习生物多样性监测设备的运行机理:红外触发相机通过被动式红外感应实现动态影像捕获,动物音频检测设备则依托声纹识别技术解析物种特异性鸣叫频谱。通过持续三昼夜的系统观测,团队累计采集有效数据127组,成功辨识红嘴蓝鹊、红腹锦鸡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同步记录白颊噪鹛、金翅雀等“三有”保护物种的声纹特征。此次田野调查通过多源数据交叉验证,既实现了监测设备实操技能的迭代升级,更为后续生态保护与科普教育储备了核心数据资产,充分印证智能监测技术对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生态感知网络的支撑作用。

图为管护站科研成员讲解野外检测器需要的信号与网络来源

图为实践团成员实地学习野外红外相机的调试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西楼管护站科研人员合影留念此次活动让实践团成员掌握到鸟类监测设备知识,通过三天观测记录多种保护及“三有”鸟类,实践团成员对野生鸟类的认知与保护意识得到提升,也为后续生态保护工作积累宝贵经验。未来,团队将以此次实践为基础,利用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大力宣传保护野生鸟类必要性,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科普赋能乡村,助力生态新篇”这一主题,为乡村生态注入新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博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